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2024年2月8日,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成立,5月底深圳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工作基本完成。
一年来,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新兴领域诉求建议直通机制,帮助解决新兴领域经营发展的各类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率先提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深圳社会工作研究院暨社会工作创新研究基地在深圳大学揭牌等,推动全市社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实干为笔绘就社会工作新画卷。
凝“新”聚力,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现在深圳不仅有暖蜂驿站,可以休息充电,还有‘暖新医院’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务,真是太暖心了!”美团平湖分队骑手邵成说,“非常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把新就业群体的健康放在心上,我们会用努力的工作来回馈社会”。过去一年,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推动下,一批“暖新医院”“暖新社康”相继挂牌,以医暖“新”,为新就业群体送去健康。
共建暖新医院,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健康服务
深圳作为特大城市,新兴领域发展迅速,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针对此,深圳以党建为引领,率先打造系统化、场景化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提出60条具体任务,明确各区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以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为牵引,深入实施“暖新、强新、凝新、融新、护新”行动,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建设系统化、场景化的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就餐难、就医难等问题。至今,打造346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小区、园区,解决460多个小区车难停、楼难找等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的问题。建设暖蜂驿站1509个、司机之家61个,挂牌暖新商户2000多家、暖新餐厅800多家,推出优惠套餐。
西乡街道“暖新食惠”惠民餐厅,快递小哥和周边居民正在排队取餐
如何有效解决新兴领域经营发展的各类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建立新兴领域诉求建议直通机制,通过以党组织、党员为重要渠道的诉求建议反映、解决机制,让党组织有地位、书记有威信、党员有作用。一年来,共召开400余场诉求建议“面对面”座谈会和30余场推进会,推动解决超1.5万个诉求建议,推动新兴领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列入省委“两新”工委工作制度。
行业企业诉求建议“面对面”
产业链上党旗飘,结合深圳产业特点,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发挥统筹作用,过去一年推动新成立合成生物、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文化旅游等4个市级产业创新链党委,充分发挥全市70条产业链党委功能,链接党组织超7000个,覆盖党员近2.4万人,带动上下游超7000家企业参与,总产值超1万亿元。
让“小个专”融入“大党建”,创新提出“三定三嵌入三引领”党建工作模式,建立“1+11+78+N”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全市组建10488个“小个专”党组织,覆盖53563名党员。《三定三嵌入三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入选2024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固本强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位于南山区南山街道的龙海家园,是全国首个地铁上盖的保障房项目,也是全市最大的保障房小区,目前居住人口约2.42万人。“当时我们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建立有效、有力的党建引领下的小区治理体系。”南山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后来经过实际调研,以2个网格1000户的标准设立了3个居民党支部6个居民小组。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任居民小组长,形成社区、小区、居民小组三级微治理体系,把服务沉在楼栋。
南山区深云村小区建设公共服务活动空间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一年来,市委社会工作部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基层治理既要井然有序,又要活力满满。2024年以来,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居民小组建在小区上”,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小区集聚,从超大型城市最小单元探寻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相关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深圳改革大事”并被全省推广。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持续擦亮“民生微实事”工作品牌,立足“共建共治共享”,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社区软硬件环境为小切口,通过“居民点菜、党组织做菜”服务新模式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共实施1.12万件“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既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又让群众知道惠从党来。
同时,搭建多元共治基层协商平台,722个社区(村)全覆盖建立党群联席会、居民议事会、书记茶话会等协商共治机制,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切实推动“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定”,助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南山区龙海家园小区举办“小区大事·党群共建美好家园”居民议事活动
温暖民心,构建“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
在宝安区沙荟名庭小区,“金色余晖”志愿服务队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深受小区居民欢迎,解决了不少双职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宝安区沙荟名庭小区“金色余晖”志愿服务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深圳是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过38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0%。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推进“志愿者之城”高质量发展,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者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具有深圳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在市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深圳市心理志愿培训基地”,深化扶持“安心行动”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新建273支科普、行业协会商会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新就业群体参与“5分钟社会救援圈”等创新型项目。全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2024年全国重点项目。
同时,着力加强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场所志愿服务,深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领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构建“社工+志愿者”为民、便民、安民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280家,行业从业人员逾1.02万人。一年来,全市社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184个,服务市民逾846万人次。
第十七届深圳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现场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