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供市民临时停车的路边宜停车车位本是便民的设施,但不少市民却在日常使用中遭遇困扰,如车位感应出错、寻找客服却不在线、想留言申诉找不到入口等。近日,深晚记者收到报料后展开调查,部分市民也围绕相关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议。
离开车位后还在计费 找人工客服遭遇一波三折
近日,龙岗居民文先生前往福田办事时使用了宜停车车位,本拟在收费相对低廉的前几个小时内办理事项后及时离开,以尽量节省停车费用,不想离开车位后计费并未停止,一直持续到一个多小时后他到家才发来扣费通知。
更让文先生生气的事还在后头。“收到扣费短信后我第一时间便电话联系宜停车客服,接通后等待了冗长的语音提示流程才接到人工客服流程,但响起的却是机器音,提示工作日上班时间7时30分到20时,非工作日8时到20时,当时才过20时不久就打不通了。如果说那次确实过了工作时间,那么在第二天早上,7时30分后我打了几通电话依然是机器音提示,一直到7时46分才接通人工电话。”
令文先生稍感安慰的是,经过两三天的时间,宜停车短信反馈这次误扣费情况得到纠正。
本应便民却有诸多不便 市民建议改进相关系统
文先生认为,作为一项便民设施,宜停车将人工客服功能“藏”在漫长的提示音后实在太不应该。对此,同为宜停车“重度”使用者的李小姐很认同,她建议宜停车开启多样化的申诉通道。“我也曾遇到电话申诉但宜停车客服下班的情况,之后尝试通过他们提供的微信公众号寻找留言申诉功能,没找到。后来想起来宜停车似乎有App,再去应用市场搜索安装,这才找到了留言申诉功能。这个功能并不是什么App才能实现的功能,而且微信公众号都可以停车、缴费了,不能在上边申诉,实在说不过去,哪怕给个跳转网址也好啊。”
说到宜停车的停车感应系统,多位市民反馈曾遇到出错的情况。“像车子开走了还一直显示占位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不仅是这样,我还遇到过启动宜停车系统后,走没多远就收到信息说停车结束,吓得我急忙跑回去看,生怕车子给人偷了。可是,车子就还好好地待在原地啊!”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市民认为宜停车的系统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就算宜停车的感应设备短时间内无法升级,那在系统里给用户提供更正停车情况的功能总不是难事吧?我车子开走了,可以点一下按钮结束停车时间;我车子还在位子上却被提前结束停车时间了,可以让我提交申诉,更正停车状态。”
外地也有路边停车位 创新设施管理值得借鉴
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停车难”已成为大中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类似宜停车的路边停车位在其他城市也多有设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城市通过设置智慧停车诱导屏、高位视频设备、智能泊位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大幅提升市民路边停车体验。
智慧停车智能诱导屏通过分析各路口实时路况信息,结合区域周边动态车流数据,实现智能化车流分流与停车引导,以多彩视觉直观展示道路拥堵状况及停车场余位信息,市民可通过实时显示的剩余车位数据对停车需求进行提前判断,从而减少找车位时间。
通过设置高位视频设备,当有车辆驶入驶出时,摄像头能准确检测车辆是否停车,判断车位占用状态,并且精准识别车辆的车牌、车辆特征,自动采集违法停车信息等,实现前端系统少人化、无人化管理。与PDA、低位视频收费设备相比,高位视频不仅对车位的覆盖率更高,且不容易受到人为破坏,维护成本相对低。从识别率和智能化的角度来说,高位视频采用当前全球先进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了路内停车在复杂场景下车牌识别的问题,有效避免感应不准确、无法识别收费、跨位停车识别等弊端,对城市景观影响降到最低。
智能泊位机器人是通过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移动应用和智能传感器等技术打造出的“无人值守、科学管理”的智慧终端。当市民驾车驶入泊位停车后,道路泊位机器人自动检测并计时,待车辆停稳且免费期结束后,锁车装置自动升起。车辆驶离前,车主缴费成功后道路泊位机器人自动降下锁车装置,车辆即可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