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深圳北站依旧人头攒动。返程的旅客们拖着行李箱,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明亮的站厅之中。在这通明灯火的映照下,一群身着鲜艳红马甲的志愿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是微微俯身,专注地为迷失方向的旅客在地图上标注路线;或是操着流利的方言与外语,耐心解答旅客们的各种咨询。
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龙华团区委、区志联联合民治街道团工委积极行动,组建起首支春运“深夜守护队”,打造深圳北站“24小时不打烊”春运志愿服务。截至2月4日,深圳北站已累计投入志愿者达67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更是突破了2.35万小时。
“返程高峰夜班人员紧缺,请能支援的同志立即接龙!”2月3日16时,一则紧急招募令迅速发出。仅仅1小时后,16名党员志愿者便迅速响应,成功集结,组建起了首支春运“深夜守护队”。吴鹏水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他坚定地表示:“身为一名党员,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贡献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月3日至5日,这支“深夜守护队”连续三天,全程为夜间抵达深圳的车次保驾护航,用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
活跃在春运期间的还有龙华区多语言志愿者,他们掌握英语、日语、法语、粤语、客家话等10多种语言及方言,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提供着便捷、贴心的服务。
在候车厅的“多语言服务台”,青年志愿者阿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符号:潮州话里的“洗手间”标注为“便所”,客家话的“电梯”则注音为“tian tui”。这位00后的大学生堪称团队中的“方言活地图”,他曾凭借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帮助一位台胞阿婆成功找回丢失的台胞证。
面对春运期间不断攀升的服务需求,早在2023年区委组织部联合团区委、民治街道等多个部门,精心组建了深圳北站先锋志愿服务队,并成功构建起“双指引+双保障”的创新服务体系。深圳北站将服务区域划分为5个网格场景,针对30多个服务岗位制定了详尽的服务规范,通过“定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全站区的精准服务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龙华团区委、区志联联合团市委、深圳北站对东西广场的“U站”“爱心家园”等服务阵地进行了全面升级,增设了母婴休息区、紧急医疗箱等贴心设施,让志愿者们的服务更加专业、周到。目前,龙华区的1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均已实现全年无休运营,成功构建起了“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龙华区还积极做好志愿者礼遇,为志愿者们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与支持。
“只有让志愿者暖心,旅客才能更安心。”龙华团区委负责人表示,除了积极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物资、为志愿者购买公众责任险外,龙华团区委、区志联还依托区慈善会,正式成立了志愿服务基金,并在募捐平台上线发布了“志愿同心・龙华同行”志愿者关爱行动募捐项目。
(图片由龙华区志联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