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2025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8大行动,将大力推广深圳6个“90%”经验做法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严俊伟
02-05 23: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月5日,2025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据悉,2025年,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实施科技创新强基、产业集群培优、数智技术赋能、区域协调协同、产业开放合作、优质企业引育、质量品牌提升、资源要素保障8大行动。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多场平行论坛同步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塑造“新动能”:重点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在科技创新强基行动方面,广东将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广东强芯、璀璨行动等重点工程,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启动研发攻关项目,首批推动建设不少于30家省级中试平台,打造实时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推动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

在产业集群培优行动方面,广东传统产业将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抓好石化产业链延伸,推动全省钢铁行业整合升级,推广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应用,支持“潮玩潮品”等时尚产业发展。

对于新兴产业,广东将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扩量提质,深化全省低空空域改革,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对于未来产业,广东将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施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政策措施,并加快布局商业航天产业,争创1到2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等。

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方面,广东将围绕做强做优自主基础软件生态,加快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应用;继续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持续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年将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今年广东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5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艾学峰透露。

首次“秀家底”:广东汽车等15个行业规模全国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同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首次向外界公布广东现代化产业“家底”。该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近5年,广东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35%左右,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全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纳入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597种,广东生产514种,其中汽车、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广东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据介绍,广东累计培育13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超1.4万家。

该报告还显示,广东已基本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广东牢牢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广东已形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石化、农业与食品、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电子信息、石化、家电等优势产业持续引领全国2024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3.4%、7.1%、5.9%,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同时,广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低空经济加速腾飞,大疆占据全球80%以上民用无人机市场,亿航智能研发的EH216-S成为全球首台获得适航审定“三证”的eVTOL。

此外,2024年,广东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广东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1%,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4.5%;广东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建成投用,一批通信、算力、大科学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企业“做主角”: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创新成功实践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强力支撑和砥砺奋进。”会上,艾学峰还表示,广东将全力支持企业作为创新主角,并大力推广深圳6个“90%”经验做法,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职务发明专利、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近年来,深圳企业不竭的创新动能,为深圳创新生态注入活力。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5亿元,占GDP比重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居全国第一。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创新已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代名词”。而深圳这6个“90%”,不仅彰显创新实力,更是广东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严俊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