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再次开启,让基层声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
01-16 17: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月16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代表通道“再次开启。6位省人大代表登上通道接受媒体采访,讲述履职尽责、催人奋进的故事,传递直击热点、回应关切的声音。

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同时担任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站长,他在通道上分享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故事。刘涛说,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倾听群众声音,确保每一项法规都满载民意。比如,在制定《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过程中,代表们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到港澳青年创业者、科技工作者最直接的心声,收集能真正解决“痛点”的实用建议,并把这些呼声转化为立法实践中的具体行动。

在刘涛看来,基层群众的意见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不仅保障了立法能够直接反映民情、民意、民智、民心,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也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讲述了凝聚大湾区科研人才力量,推动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故事。他说,如今越来越多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在大湾区汇聚,依托大湾区“人才库”的优势,他所从事的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他们正在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余刚呼吁大湾区科研人员把握国际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广东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就建设文化强省分享自己的见解。他说,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良好的文化产业创业环境激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增添年轻的活力。相信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文化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