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口岸十件大事: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推进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01-13 20: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编者按: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开放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圳发挥口岸城市潜能和优势,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改革激活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口岸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深圳口岸大事,感受深圳口岸以开放之姿连接世界,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一、口岸通关量屡创新高,全年通关安全有序顺畅。


作为深圳连接香港、对接世界的纽带,深圳口岸肩负着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服务深港融合发展与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使命。2024年,深圳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其中出境1.2亿人次、入境1.2亿人次,日均65.5万人次,同比增长45.6%。2024年深圳口岸通关量10次创新高,8月25日达单日峰值96.42万人次。推动38国免签延期、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邮轮入境15天免签、港澳永居外国人便捷来深等政策落地实施,11个口岸全部适行外国人过境免签,全年出入境外国人突破540万人次,创全面复关以来新高。人员往来外,货物流通更加频密。2024年全年,深港陆路口岸出入境货车420.17万车次,增长13.75%。口岸通关量稳步增长,口岸通关服务和效率持续提升,彰显深圳经济活力与对外吸引力显著提升,有力提振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发展活力。

二、创新“免出示证件”通关模式,大湾区人员流动加速融合。


                                                              2024年,深圳进一步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一国两制”框架下最大限度便利的深港口岸新型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能和服务水平。2024年11月20日起,深圳湾口岸试点升级部分边检快捷通道,因私常往来港澳地区人员可“免出示证件刷脸过关”。启用后,深圳边检总站优化通关查验环节,首月刷脸通关人次超90万,单日峰值达4.6万,占比快捷通道42%,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极大便利深港人员跨境,有力推动大湾区人员流动与融合,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

三、启用文锦渡口岸离境退税点,跨境消费提质升级。

                                                              为提升境外旅客购物体验,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2024年12月16日,深圳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试点在文锦渡口岸正式启用,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具备海陆空全类型口岸退税功能的城市。该试点集海关验核、银行退税业务功能于一体,极大提升离境旅客的购物体验和退税便利性,促进国际知名品牌在深布局、助力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文锦渡离境退税点申请单数约195笔,涉及退税商品总值约1100万元,深圳海关等落实监管职责,提高境外旅客特别是香港旅客来深购物体验,增进两地居民的往来交流,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四、口岸营商环境赋能加码,助推深圳外贸历史性突破。

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口岸营商环境,扩大着口岸经济价值与辐射带动能级。为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深圳市口岸办印发《2024年优化深圳口岸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实施包括深化改革通关监管、提高跨境电商便利性、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科技赋能提升口岸服务、加强收费清理规范和打造口岸服务品牌等6方面23条重点举措,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服务外贸质升量稳。同时,深圳市口岸办持续优化口岸商业布局,与周边地区联合打造有影响力的口岸商圈。以16个口岸为节点的口岸经济带建设,已被列入国家、省市重要工作内容。口岸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对外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11月底,深圳进出口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快于全国、全省。深圳外贸首次迈上4万亿元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推动建设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口岸国际化服务体验持续上升。


                                                              为提升外籍人员来深便利度,深圳推进建设深圳湾口岸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有效破解外籍人员抵深后可能面临的服务难题,为其在支付、文化、通讯、交通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有力提升深圳国际化服务水平。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引入更多服务项目,将深圳湾口岸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彰显深圳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为全面提升深圳国际化服务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统筹推进深圳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口岸治理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2024年,深圳口岸全面深入推进“海陆空铁”智慧口岸示范试点建设。推进口岸治理数字化转型,聚焦“一网服务、一网协同、一网统管”建成智慧口岸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i口岸”小程序、口岸协同平台、口岸综合管控可视化平台。同时,实施“AI+口岸”和“数据要素X口岸”的应用场景建设,推进皇岗、沙头角、罗湖等口岸智慧化重建改造工作,保障旅客便捷通关。此外,打造口岸智慧大脑,建设口岸综合管控可视化平台,全面展示深圳海陆空铁16个口岸运行态势,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屏纵观全局、一键辅助决策”,逐步实现口岸通关、应急、安全、服务、资产全数字化管控。

七、新皇岗口岸便捷查验模式创新,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的经贸往来更为密切。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皇岗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未来,新皇岗口岸旅客只需一次上下车、一次排队,即可快速完成出入境手续。届时,新皇岗口岸将成为衔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及新田科技城规划,功能复合、立体叠加的口岸枢纽,并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的经贸往来,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经验。

八、沙头角口岸重建取得国务院批复,口岸基础设施再升级、布局更优。

                                                              按照深港跨界货运交通组织“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战略安排,深圳口岸功能布局不断优化。2024年6月26日,沙头角口岸重建并取消货运功能,保留客运功能等事宜取得国务院批复同意,沙头角口岸重建进入全新阶段。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设计旅客通关能力将大幅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且深港口岸区域司法界面清晰、安全缓冲空间充足,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促进深港东部跨境要素流通。

九、推动蛇口港口岸扩大开放,蛇口港口岸将成为首个“海港客运+跨境直升机”复合型口岸。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蛇口港扩大开放增设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蛇口邮轮母港开通跨境直升机功能后,将推动蛇口港口岸扩大开放,蛇口邮轮母港将成为全国首个“海港客运+跨境直升机”复合型口岸,可半小时内通达香港澳门两地,有利于发展前海乃至深圳市低空领域高端商务旅游观光等消费市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领域合作加速对接,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

十、开展口岸低空经济试点,为大湾区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顺应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深圳在口岸区域开展低空经济试点。2024年10月23日,美团无人机福田口岸航线正式开航,连通福田星河购物公园(cocopark)与福田口岸,成为国内口岸区域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航线已经安全运行超800架次,日均约12架次,为深港两地居民提供“空投”服务,极大提升消费者购物便捷度,增添消费市场活力。同时,深港两地正在探索跨境无人机通关,共同推进跨境无人机运输的发展,促进跨境物流运输更加高效顺畅,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