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
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深圳的“法宝”
“2024年,深圳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魅力与活力充分彰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晓琳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深圳敢于勇闯无人区,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鹏城云脑Ⅲ”加快建设……一系列标志性、革命性的重大成果诞生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不仅事关深圳自身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对我国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深圳始终保持活力、竞争力的‘法宝’。”她评价说,过去一年,深圳“20+8”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5%,得益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示范样本。
“2024年,河套合作区加快向世界级科研枢纽迈进,在人员流动、资金往来、数据跨境、国际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批创新性举措,为深圳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和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她认为,深圳改革开放的鲜明基因深刻融入到产业和创新之中,也是深圳能够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重要原因。
李晓琳建议,新起点新征程上,深圳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当好全国产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二要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三要在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强大集聚效应。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
协同发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发布、启动‘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推进深圳高新区发展等一系列大事要事都是围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展开,从系统、人才、产业体系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说。
汪云兴表示,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这直观地体现了深圳的创新特点是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优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而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营造支持与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政策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深圳这片热土上通过创新带动创富,然后又通过创富来反哺创新,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
围绕创新水平提升,深圳2024年从场景搭建、平台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汪云兴表示,在新技术商用化之前需要经历测试阶段,用来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离不开场景驱动,搭建应用场景就是从需求侧发力,通过需求来牵引应用,从而推动技术的迭代以打造出更好的产品。
汪云兴表示,打造创新中心对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样非常重要,通过建设“国字号”创新中心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在某一领域形成创新高地。创新中心往往采用“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汇聚科研机构和行业内头部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共同体,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使产业和科研形成有效整体。
编辑 李璐 审读 温静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