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罗湖怎样脱颖而出?| 罗湖:向新向质向未来②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文 赖犁/图 肖敏/海报
01-08 17: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开栏语

桃花开正好,枝头新莺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机遇之门,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加速全球经济版图重构。


回首2024,罗湖坚定树立产业转型首位意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经济提速新引擎,传统产业活跃度攀升的同时,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向“新”迈进,进一步筑起筑牢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人工智能场景精细落地,低空经济振翅起飞,生物医药蓄势待发,商业航天加速布局……一场以科技创新为轴的发展竞位赛正在全域范围加速上演。在此,深圳特区报特别推出《向新向质向未来》,探寻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新征程上,一个个飞跃上升的发展故事,感受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提升产业结构含“新”量,成为时代发展赋予的新命题。生命健康产业事关人民健康福祉和新动能培育,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等具体举措,深圳市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罗湖“抢位”布局大健康新赛道,锚定生命健康、细胞与基因等战新和未来产业,以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为支点,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通研发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构筑起生命健康的创新生态场,重塑城区发展动能。

新支点:打造科技与企业协同共舞的“罗湖样本”

“一条人工养殖的娃娃鱼,除了有食用、药用价值之外,还兼具高端功能化妆品的开发潜力。”近日,当谈及该大健康细分领域项目开发时,深圳瑞晟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颇具信心。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大健康领域初创企业,该公司正借助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欧中心”)科研优势,推进“中国特色大鲵(娃娃鱼)健康产业项目”,重点发展养殖大鲵活性肽生产技术及降糖大鲵肌肉多肽(ADMHs)制备工艺,从而开发高附加值的中药复方肽产品,形成健康维护和慢病防控复方中药分子药产品链,打通研发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

在清水河总部新城,中欧中心为企业搭建起一个共享科研平台,让企业家与科学家在此集聚并成为“邻居”,形成创新、转化、产业“三位一体”的垂直创新模式,加快企业项目落地转化节奏,打造科技与企业协同共舞的“罗湖样本”。

截至目前,中欧中心已吸引7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入驻,包括GMP级细胞生产中心、高端多肽库、合成微生态平台等优质项目,以及与10余家欧洲生命健康企业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聚集于此的大健康企业及机构活力迸发,在其各自细分领域掌握着独特的市场话语权。

美琉生物在胶原蛋白分泌表达技术层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使重组胶原蛋白生产成本直降,成为高质量重组胶原蛋白的价格壁垒“破局者”;中科辅酶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发光蛋白探针的成果转化,用于衰老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桌面型NAD+检测仪(NAD+Analyzer)已面向全球客户交付;中科浩瀚航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通过自有多肽筛选平台筛选发现的具有生发、抗衰等功能的活性多肽,有望成为脱发治疗的新希望……

企业创新成果“多点开花”的背后,是罗湖谋划打造中欧中心“新支点”,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热带雨林”科创生态的强力推动。

在创新链上,中欧中心推出医疗器械CDMO平台,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提供CDMO注册、技术转化、专利申报等配套服务;谋划创新药研发突破,启用“勃林格殷格翰-中欧中心联合创新孵化器”,为生物医药创新企业配备顶尖科研设备、先进实验仪器和高品质办公环境以及全方位企业辅导与商业化支持,且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所有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者、投资者、各类型药企和委托研究机构(CRO)开放,推动创新药研发加速在罗湖落地。

在“产业链”环节,中欧中心作为罗湖区重大应用基础型科研平台,聚焦创新药物、体外诊断、精准健康、医疗器械四大领域,以构建生命健康产业垂直创新体系为目标,以创新中心、转化中心、产业中心紧密结合的“创新引擎”为理念,打造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人才链”方面,中欧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实现了人才双聘,目前已引进30多位杰出人才,6位来自中国、欧洲、美国的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以及60多位核心研究员。此前,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所长蔡林涛带领的团队进驻中欧中心,研究通过“纳米生物机器人”定向杀死肿瘤,实现精准治疗。“中欧中心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人才、资金、场地、资质等系列服务,缩短了科研项目申报、运营时间,极大提高了科研成果地转化效率。”蔡林涛表示。

新空间:搭建专业产业园助力大健康集群起飞

截至目前,罗湖拥有广东省干细胞与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单分子测序仪与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干细胞与细胞移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32个创新载体,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研发支持。

作为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罗湖致力于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搭建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近期,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清水河院区开业运营,清水河重点片区新增一所生殖医学专科特色医院。院区位于清水河智丰大厦,是罗湖为扶持片区产业发展打造的大健康重点产业园区。

在园区空间保障上,罗湖依托清水河智丰大厦,聚焦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基因检测领域等生命健康前沿领域,集聚起罗湖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罗湖区疾控中心、深圳市湖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惠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或机构。

依托中海慧智大厦大健康产业园,发挥中欧中心在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医用材料、创新技术等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创新中心、转化中心、产业中心,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

依托深房广场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园,重点突出深港医疗健康特色,瞄准高端医疗服务、医疗美容等领域,目前已集聚奥洛瑞(深圳)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得一齿科口腔门诊部、深圳郑建伟口腔诊所、深圳朗恒翊美口腔诊所、深圳夏仕韩口腔诊所、深圳匠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悦己悦心医疗美容医院、爱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匠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市还原美美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大健康领域企业。

在深化深港合作方面,罗湖抓住深港融合发展契机,规划罗湖深港口岸片区B1地块布局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借助香港医疗科技基础研发能力和国际化优势,为罗湖导入更多国际医疗资源,助力打造集前沿医疗科技孵化、国内外医药研发、健康保险创新服务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集群。同时,罗湖区人民医院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罗湖口岸港式医院落地进程加速推进,深港医疗融合不断筑起罗湖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护城河”。

新发展:全要素扶持探索差异化特色优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罗湖锚定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目标,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产业政策为助力,持续擦亮健康服务品牌,促进城区发展与企业成长双向奔赴,探索差异化特色优势,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应用场景层面,罗湖医院集团密集搭建跨境医疗、智慧养老等大健康应用场景,打造医美特色一条街和医美消费集聚区“一街一区”,开发特色定制化医美康养服务,同时丰富食住行购娱等多元服务形式,形成医疗旅游线路,引领“大健康+”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政策层面,2024年,出台《罗湖区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六个一”工作体系,推动产业加快集聚发展;编制《深圳市罗湖区促进生命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罗湖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工作方案》,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创新突出、要素齐全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政策托举下,企业在罗湖不断发展壮大。易普森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部落地罗湖5年来,完成了全国超过300家医院的部署和整体应用;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罗湖为起点,成长为拥有基因测序仪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深圳市星银医药有限公司自1994年在罗湖成立,发展为国内甚至全亚洲最大的多肽原料生产基地……

罗湖持续擦亮健康服务品牌,构建差异化竞争新优势。成立区域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罗湖首届放心医美节,展示医美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依托区中医院、仙湖植物园中医药基地等优质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辖区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成功创建“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宣教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深港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罗湖医院集团设立“1+2”港澳居民口腔健康服务中心与深港融合健康服务点,组建粤语医疗服务团队,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共建深港协作医疗联合体。

瞄准未来产业布局,罗湖打出细胞与基因未来产业“先手牌”,致力于打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健康领域差异化特色优势来说,细胞与基因是一个突破口,而中欧中心作为一个战略制高点,罗湖将通过这一平台,聚集更多生命健康产业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说。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文 赖犁/图 肖敏/海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