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空”向“天” 罗湖“关键一招”是什么?| 罗湖:向新向质向未来①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吴禾昆/ 文 赖犁/图 肖敏/海报
01-07 11: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开栏语

桃花开正好,枝头新莺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机遇之门,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加速全球经济版图重构。


回首2024,罗湖坚定树立产业转型首位意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经济提速新引擎,传统产业活跃度攀升的同时,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向“新”迈进,进一步筑起筑牢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人工智能场景精细落地,低空经济振翅起飞,生物医药蓄势待发,商业航天加速布局……一场以科技创新为轴的发展竞位赛正在全域范围加速上演。在此,深圳特区报特别推出《向新向质向未来》,探寻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新征程上,一个个飞跃上升的发展故事,感受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推出“飞享梧桐”等一批低空观光航线,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景尽览无余,带来全新旅游体验;高楼外墙,无人机与机器人化身“蜘蛛人”,协作进行安全高效的玻璃清洗工作,城市建筑焕新颜;城域上空,12台大疆机场覆盖全部街道,全天进行自动化巡查,提升基层快速处置能力,城市管理有了“低空助手”……

在罗湖,低空经济振翅腾飞,一幕幕“赛博朋克”的场景正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竞逐万亿低空蓝海,罗湖迅速铺展蓝图。2024年,该区立足“低空经济商旅文创新应用发展区”定位,出台“低空经济十条”政策,全面拓展“商旅文”领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大力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成立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中心,推出低空经济主题楼宇,“场景+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体系越走越实。

一年来,罗湖新增18条文旅观光、生产性物流等航线,建成46个起降点,10个街道实现政务无人机全覆盖,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达到114家,推动产业朝着更高层次和精细化方向快步迈进。

向天空“要空间”推动十大类细分应用场景落地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实现场景与产品的“双向奔赴”,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去年,罗湖瞄准打造深圳“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这一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布《2024年深圳市罗湖区低空经济重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共推出10大类44个细分应用场景。以金融、商贸、黄金珠宝、文旅等传统产业为支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低空场景融合发展,成为罗湖竞跑低空经济破局的“关键一招”。

低空+文旅观光方面,“飞享梧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观光项目试飞成功,打“飞的”上梧桐山照进现实;罗湖-大鹏、罗湖-盐田载人观光航线正式开通,以往的1小时的车程压缩至仅需10分钟,如今,罗湖依托梧桐山文旅资源,已开通10条低空观光航线,不断丰富“空中的士出行”体验。

低空+城市治理方面,罗湖将低空经济延伸到基层工作中,在10个街道部署完成大疆无人机机场(机巢),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工程安全巡查、城市精细管理等工作,无人机5分钟内可抵达巡查空域、轻松覆盖步行难以到达的区域,有效助力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目前无人机有效作业半径达10公里,综合工作效率相当于4个人力。”承担安装部署工作的深圳市武测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表示,后续还将继续优化航线和任务,实现无人值守及全自动飞行。

据了解,罗湖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低空物流、城市监控、文旅体验、飞行表演、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此外,罗湖还将在梧桐山景区、东湖公园等公共文体场所建设直升机、eVTOL载人低空飞行器起降点,开发观光巡游体验航线,积极推进深圳市首个城市低空示范点建设。加快研究无人机在灭火、破窗、投掷消防弹以及水上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为公共安全和社会救援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培育低空产业生态  企业招引动力强劲

罗湖区发展低空经济有基础设施、有场景,亦有空间、有政策,不断吸引低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不久前,罗湖首个低空经济主题楼宇——粤海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在粤海置地大厦揭牌,开通低空商务包机、文旅观光航线等服务,并面向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进行招商,打造楼上有飞行体验、楼下有研发、教育、科普等的低空经济主题楼宇,为链上企业聚集提供了成熟的产业空间。

作为低空经济的主体,通用航空载人飞行或将成为主流。去年12月,美国莱仕康国际低空经济总部正式落地罗湖,总部涉及装备制造上下游、零部件配套维保等方面,未来将发挥莱仕康通用航空整机制造生产龙头企业优势,引领带动通用航空相关产业链集聚发展,加速罗湖载人飞行业务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布局。

提供更优质、专业的低空经济产业配套服务,罗湖区还成立了深圳市首家低空经济服务中心——罗湖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政策推介、行业协同、产业科普、产业赛事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全新产业链创新聚能发展打造良好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

广阔蓝天,前景无限。罗湖出台“低空经济十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低空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重点突出两个“聚焦”,聚焦场景应用,支持低空经济与商贸、文旅、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在举办“低空+商旅文”主题活动、开展低空旅游观光、eVTOL空中交通航线、低空物流配送、举办无人机竞速赛事等方面给予支持;聚焦服务配套,为低空场景应用提供各种保障,对基础设施建设、低空展销中心、低空保险产品等给予支持。

政策引导产业加速布局。目前,罗湖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总数达114家,包括中信海直等龙头企业,涵盖整机研发、零部件制造、装备展销、载人飞行、技术服务等产业链环节。

布局“三张网”全面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

通俗地说,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修到低空中去。在这条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的新“路”上,不仅要有“路上的车”“开车的人”,更要有“服务区”“加油站”等等配套。

去年,罗湖区率先发布《罗湖区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推进5大类10项任务,全力打造载人、载物、无人机公共服务“三张网”,构建大型起降枢纽—中型起降场站—小型起降点的三级起降设施体系,将在全区布局100个起降点,支撑全维度应用场景。

打造覆盖多元场景的载人起降点网络。罗湖将聚焦文旅观光,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应急避难等领域,目标到2026年,建设载人飞行起降设施达到32个。构建彰显罗湖特色的载物起降点网络。针对医疗物流、生产性物流、即时配送等方面,目标到2026年,建设载物飞行起降设施达到48个。

完善协同共享的无人机公共服务网络。罗湖将建设政务无人机运行监测平台,目标到2026年,建设无人机公共服务类起降点达到20个。推进低空基础设施跨领域融合。推动eVTOL起降点与新能源充换电设施融合布局,探索推进城市治理起降点与通信铁塔、多功能杆等市政设施复合建设。

建设低空飞行保障基础设施。罗湖将建设一批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预警、反制设施设备,支撑保障应用场景,并将开展深圳市低空安全管控阵地试点。预计到2026年建成低空安全管控阵地5处。

从商业破茧,到大范围创新,低空经济发展的“飞轮”已悄然转动。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罗湖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吴禾昆/ 文 赖犁/图 肖敏/海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