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10时许,于前一天晚上从广元开出的D961次动卧列车缓缓驶入深圳北站,顺利抵达目的地。这班途经成都、重庆等地,以深圳为终点的夜间动卧列车,今后将成为连接成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种常态化方式。
对旅客来说,夕发朝至可以省时省力,让人感受到“一觉起来,即刻到达”的便利;对于铁路串联的两地而言,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不仅在于交通出行,对市场联动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趟从汕尾始发经深圳北站前往广元的D962次动卧列车于1月5日晚正式开行。
继北京、上海后,深圳至成渝也有了夜间动卧
作为成渝地区首班常态化夜间动卧列车,从汕尾始发经深圳北站前往广元的D962次动卧列车于1月5日晚正式开行,并于次日7:44左右抵达成都东站。随后,首趟返程列车——D961次动卧列车于1月6日晚从广元开出,于1月7日上午顺利抵达深圳。自此,相隔三千里的东西两地,开启了新的连接方式。
其实,两地的铁路串联从去年就已逐渐密集起来。读特新闻记者从深圳北站了解到,2024年国庆节期间,为了满足深圳、成都两地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结合12306候补订单大数据分析,以临客的方式加开了深圳北站往返成都东站的动卧列车,当时的车次是D4592/3次、D4598/5次、D4594/1次。今年1月5日调图后,深圳前往成都方向每日有6趟旅客列车,这些列车较为热门的目的地主要是重庆、成都等地。
与其他列车不同的是,此次新增的D962次和D961次为夕发朝至动卧列车。据深圳北站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列车与普通的动车组列车相比,运行时间虽然更长,但是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可以让旅客体验到“一觉起来,即刻到达”的便利,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多元的出行选择。
而这也是继深圳至北京、上海之后,第三班实现夕发朝至的动卧列车。据了解,目前深圳地区开行的动卧列车有北京方向的D902、D904、D928、G898次,上海方向的D932、D936、D942、D914、G900次,以及此次新增的广元(成都)方向的D962次。
记者查询发现,由深圳北开往北京西的D902次夕发朝至列车开通于2015年1月1日,途经5个站点,经过广州后直达石家庄而后到达北京西,全程运行时间为11小时52分。其余几班经深圳开往北京的动卧均在停留站点上有所差异,车内设施布局也不全相同。
此外,经深圳开往上海方向的夕发朝至动卧列车于2018年7月1日开行,车次为D932。该列车途经广州南、虎门、深圳北、潮汕、杭州东站后,最终到达上海虹桥站,全程耗时约10小时45分钟,睡一觉便进入上海交通枢纽地带。
记者从深圳北站了解到,深圳地区通往北京和上海的动卧列车都有较高的上座率,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一觉起来,即刻到达”的出行方式。
动卧列车的卧铺车厢。(图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新增动卧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与多元选择
在D962次首趟动卧列车开行当晚,读特新闻记者在深圳北站遇到不少搭乘这趟列车的旅客。其中一位来自四川阆中的蒲先生对记者说,他知道这是首班夕发朝至、直达成渝地区的动卧,所以特地购买了车票体验。“过去回四川,我必须在广州转乘其他动车。而现在有动车可以直接往返深圳,出行就方便多了。”
蒲先生表示,成渝地区有许多人到深圳工作,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他的父辈。过去,父辈从家乡往返深圳只能乘坐大巴,用时常常要一天一夜甚至更久。如今交通日益发达,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家乡的思念。过去由于路途遥远,父辈们很少回家。但现在不仅有高铁动卧,还有直飞家乡的航班,回家的方式越来越多,这使得回家也越来越方便。”蒲先生说,尽管他来深圳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迅速发展和高效。
首趟从汕尾前往广元的D962次动卧列车于1月5日20:40从深圳北站开出。
据铁路部门统计,2024年深圳铁路到发旅客超1亿6千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超10%。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铁路在不断刷新客流纪录。2024年,深圳北站10月1日发送旅客32.7万人次、10月7日到达旅客32.6万人次,深圳东站2月5日发送旅客5.9万人次、2月18日到达旅客7.1万人次,福田站5月1日发送旅客2.4万人次、12月25日到达旅客1.9万人次,均打破了往年历史最高峰。
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旅客发送量突破4亿人次,打破2023年3.78亿人次的历史纪录。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极”。而深圳与成渝夕发朝至动卧列车的开行,无疑将延伸和拓宽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的铁路纽带,让两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深入。
“夕发朝至”助推市场联动
交通布局,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规划。从开往北京、上海,到抵达成都、重庆,经由深圳开出的“夕发朝至”动卧列车串联起更多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脉络。
“别看只是开通了一条夜间动卧铁路,它其实是一个市场的联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在人、物、信息等所有流动要素中,人员流动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9000多万常住人口,粤港澳大湾区有超过8000万人口,铁路串起这两大都市圈后,人员一流动,信息跟着流通,消费也就通了,两大都市圈的市场也就联动起来了。
同时,深圳与成都两大城市之间的联动效应也会愈发明显。郭万达以旅游资源为例表示,成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生活节奏相对悠闲;而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现代化时尚都市,年轻人占据较大比重。两大城市优势资源互补,从而能相互吸引。
“这趟动卧列车夕发朝至,实际上也是迎合了两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郭万达表示,夕发朝至的好处在于节省旅客通行的时间。一方面,夜间可以在车上睡觉,白天可以照常旅游消费、探亲和工作,并且从广东开往成渝地区的列车时间是逢周四至周日,回程时间逢周五至周一,正好覆盖周末假期;另一方面,这条路线停靠的站点不多,以人员流动较大的城市为主,点对点的指向性更强,更加方便两地人员的互通往来。
在郭万达看来,不论对于两大都市圈还是两个城市而言,这趟夕发朝至动卧列车的开行将会直接带动两地旅游消费经济的增长,在方便老百姓出行的同时,更为区域发展增添活力。
2024年1月26日,旅客在深圳北站排队检票乘车。(新华社/图)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交通规划建设上的每一次升级,都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10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根据方案,深圳到2035年将高水平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面形成“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实现“10-30-60”的快速交通服务目标。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进入全球先进行列。
谈及深圳未来的交通建设,郭万达表示,深圳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已经在不断实现。接下来,深圳还要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上更进一步,不仅有高铁动卧“夕发朝至”,还应增加多种时间、多种形态的交通组合,交通配套设施和服务也要同时跟上。
“交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了空间上的一种载体。而要使交通转化为经济活动,还需要跟上各种服务,比如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郭万达表示,交通的便利带来经济活动的便利,并推动区域之间各要素的流动和创新的相互外溢,这对两地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