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制羽绒服火上种草热搜榜。打开社交平台发现,各种羽绒服自制教程如雨后春笋,标题更是有“诱惑性”,如“花300多做一件可以穿到零下40度的羽绒服”“怒省1000,俩不花钱的瓶,搞定500g”。
根据这些教程,散装鹅绒50g售价十几到五十元不等,充绒所用的整套工具,气泵、空矿泉水瓶、口罩、胶带胶水,仅在十元左右。评论区里,网友们也纷纷晒出自己的实战成果,一股自制羽绒服的风潮刮了起来。
网友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不是买不起,自制更有性价比”“对品牌羽绒服祛魅了”“自制还不会被偷工减料”“今年暖和的羽绒服都贵出天价了”。
调侃之余,实际上折射出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失望以及价格失衡的不满。近年来,羽绒服的价格节节攀升,例如国内知名品牌羽绒服售价接近7000元,这虽然和品牌的高端化战略有关,但也有消费者直言不讳地说:“虽然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价格实在太高了。”更多消费者面对的是令人失望的质量,因此才自己动手制作羽绒服,如据央视财经频道揭露,江西九江多家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制作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大规模流向市场。
那么真羽绒与假羽绒的区别在哪里?
多少钱的羽绒服才算靠谱?
答案来了
一两百元的羽绒服很难保证质量对消费者而言,不可能打开羽绒服内部查看绒子含量,主要还是通过查看服装的吊牌、水洗标判断羽绒服的品质。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检工程师唐金波介绍,目前,根据新国标,规范的羽绒服标签应该标有绒子含量,如白鸭绒80%、白鹅绒90%等,绒子含量越高,羽绒品质越好。
还应标有充绒量,有一个经验性的判断指标,短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该达到130克以上,长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该有230克以上。 当然有一些薄款羽绒背心,可能达不到这一数值。
对羽绒服的检测有多项指标,如绒子含量、蓬松度、浊度、耗氧量等。唐金波展示了几份企业送检羽绒服的检测报告,最受关注、检测最多的就是绒子含量。
尽管有多种先进的检测仪器,目前检测绒子含量却是一项手工活。“耗时长,工作辛苦,要求检测者细致、专注,明明白白检测出绒子的含量。”
检测人员正从待检的羽绒中分离绒子。唐金波从一件羽绒服的前胸、后背、袖子处均匀选取了一些羽绒,约2克左右,放进量杯里。然后通过2次分离,把绒子一朵朵选取出来。记者看到检测人员用镊子在羽绒中轻快地摘取绒子,一朵朵微小的“白绒花”逐渐汇聚成团。然后检测人员会用传统称重仪器称重,整个过程将持续3—4小时。
如果绒子含量达到羽绒服标称的含量,在这项指标上就是合格的,反之不合格。比如,一件羽绒服标称含90%的白鸭绒,那么检测的2克羽绒样品中绒子含量就应该达到1.8克左右。
从价格上看,鸭绒的成本约为500—600元/公斤,鹅绒的成本约为1100元/公斤以上,一件能称得上羽绒服的衣服,仅羽绒自身的成本就超过了一两百元。因此,一两百元的羽绒服很难保证质量。
一分钱、一分货在羽绒服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检测中发现,总体上品牌羽绒服质量更经得起考验。唐金波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品牌羽绒服,对于网上推销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羽绒制品保持理性。
(综合来源:生命时报、长江日报、潮新闻)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