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开年第一会发布科技政策体系,以创新引领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01-02 22: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此次大会也是南沙对广大企业和人才的诚挚邀约。

1月2日,2025年首个工作日,广州南沙举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补双强的一揽子政策,表彰2024年突出贡献企业20强与高新技术企业30强,向全社会释放其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指出,此次大会也是南沙对广大企业和人才的诚挚邀约。

刘炜表示,南沙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将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让科技成果能够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带动创新需求,发挥更多“1+1>2”的效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南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于变革、敢下本钱,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图南之志”计划给予青年创新最高200万元支持

活动现场,南沙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创新驱动27条》”),并与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基金委完成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南沙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这是广东首支省区联动基金,将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南沙的原始创新能力。《创新驱动27条》还围绕南沙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按上级立项金额的1:1给予最高2000万元配套支持。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沙在海洋科创领域目前已搭建起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龙头、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和大洋钻探船为核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1+2+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南沙正聚焦海洋科技、空天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符合南沙实际特色的创新赛道,突出产业创新的核心方向。

目前,南沙汽车产业、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的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在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南沙将实施“五个十”行动计划,即突破10项前沿技术、制定10个标准规范、打造10个应用场景、培育10家示范企业、建强10个科创园区,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沙支持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聚焦培育科技企业,南沙将对新认定的创新平台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对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是南沙的特色与优势,南沙将对与港澳共建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引育创赛获奖港澳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还将实施“图南之志”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新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据介绍,南沙将全面支持和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人才支撑、科技金融、开放合作、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发展路径。

南沙真金白银推动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

活动现场,南沙还发布产业相关的《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推动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双倍增”政策),旨在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成长壮大,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精准配置。一直以来,南沙都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南沙方案》“双15%”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已累计兑现红利12亿元,还形成“强芯九条”、“独角兽九条”、“专精特新措施”等组成的多重专项惠企政策大礼包。

在《南沙意见》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南沙率先在全国发布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公布首批15条应用场景清单公布,让企业可以在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等领域领先一步,掘金技术应用新场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南沙将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按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额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新认定(复核)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双倍增”政策包括“五点十六条”,核心政策为支持试点培育企业规模倍增,激励梯度培育企业完成相应的规模“倍增”目标,并辅以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保障企业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全力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双倍增”。南沙将对不同规模和研发实力的企业根据其增长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对产值首次突破特定规模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并鼓励企业互相采购、协同发展,最高奖励300万元。

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南沙将对获评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称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绿色工厂等的企业给予奖励最高500万元。聚焦企业投资增效,南沙将采取包括支持企业加大投资、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协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等七条措施,最高奖励5000万元。

让企业和英才无后顾之忧地扎根“湾区之心”

南沙将各领域、各层次的广大英才视作其发展中重要的合伙人和代言人。活动现场为2024南沙突出贡献企业20强、2024南沙高新技术企业30强授牌,让企业和企业家站上“C位”。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入选突出贡献企业20强,其2010年落户南沙,是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全球七大制造基地之一。随着2015年起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该公司于2020年成为美的集团第一家“全球灯塔工厂”,年产值从2018年的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8亿元,连续6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实现规模翻番。

“进一步加深产学研合作可以让更多创新的资源和人才集中到南沙,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对产品、技术迭代升级。”该公司总经理蔡耀武表示,华凌制冷的跨域式发展离不开南沙给予的大力支持,“双倍增”政策的落地会使得周边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也有利于华凌制冷进一步提高产能,突破发展瓶颈。今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实现之年、南沙建区20周年、南沙自贸片区挂牌10周年,创新热土的故事还在持续书写。

近日发布的《广州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九条”)提出,南沙对全职高层次人才奖励最高300万元,对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3到12万元的补贴。在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方面,南沙也正努力提供高品质城市配套,让奋斗拼搏的人才们可以后顾无忧。南沙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具备统一企业办事入口、统一企业诉求处理、帮助企业落地智慧选址、推动政策服务精准推送、服务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五大功能,争取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最新数据显示,南沙全区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15人、区级以上项目团队1768个;近三年,其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数约占广州全市三分之一,近五年其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0%;2024年,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有48名教授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南沙宣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