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轮乘风向前,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中国式现代化步履铿锵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24-12-31 09: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中国巨轮必将继续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2024年,对中国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纵使风高浪急,中国这艘巨轮,依旧不断破浪前行。

2024年,也是中国奋勇向前的一年。中国经济走出“微笑曲线”,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总量稳中有升,固投强、消费热给经济提供强劲动能,民营经济持续向好。中国航天佳讯频传,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一组组靓丽的数据,一个个鲜明的关键词,将中国过去一年的奋斗铺展在世界面前,成为中国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的生动写照。

这一年,中国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持续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效。尤其是产业发展向“新”汇集,新能源产业、绿色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回首来路,这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来之不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宏伟蓝图,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9月下旬以来,中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极大改善了市场预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应对国内外挑战,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航行路上有风有浪是常态,中国经济有实力、有底气在风浪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5,只要坚定信心、干字当头,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中国巨轮必将继续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深中通道气势恢宏,宛如巨龙横卧水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李忠 摄

热词里的经济活力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无人机“外卖员”在景区里送咖啡、“空中巴士”在一些地方常态化运行、无人机跨海岛医疗物资配送……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研究机构预计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可达6700亿元,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

首发经济打造消费新增长点

入驻商圈的“流量”新店、国际展会上的首发新品、游戏技术的首次突破……2024年以来,“首发经济”成为消费市场新亮点,展现着中国经济的新活力。“首发经济”是指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等。多地积极支持开设特色首店。相关数据显示,北京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店485家,其中既包含第一家品牌门店,也包含品牌新布局的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

星空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我国“星空经济”正快速发展起来,“星空旅行”目的地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等机构16日发布《中国气象旅游发展报告(2024)》称,随着“星空经济”快速发展,观星游拉动餐饮、住宿消费加快增长,一些“星空旅行”目的地和营地不断涌现。随着星空经济需求显现,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星空旅游。甘肃酒泉、西藏阿里、宁夏中卫等地成为“一起去看星星”热选之地。

谷子经济正在破圈

你听说过“谷子经济”吗?这个和农业没什么关系的概念,最近正在破圈。相关消费热潮席卷各大城市,“吃谷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地。“谷子”,即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周边商品。作为“谷子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买出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有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超1200亿元,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耐心资本稳步壮大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是“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而在此后的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一些金融相关会议上,“耐心资本”更是频被提及。展望未来,助推耐心资本壮大的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民营经济利好连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公平准入、加强金融支持、优化税收服务……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便利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领域措施陆续出台。

步入下半年,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进程提速。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10月,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时提及“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因素增多,预期企稳向好。从总量看,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92.3%。从投资看,今年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从外贸看,今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外贸总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走过2024年,经历风雨洗礼的民营企业,随着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将以更强韧性稳步向前。

中国航天接续“上新”

回首2024年,中国航天接续“上新”。继嫦娥五号任务之后,中国探月工程再传佳讯。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架起一座跨越40多万公里的地月“对话”桥梁,探月工程四期大幕再启。在“鹊桥”支持下,嫦娥六号经历53天的探月之旅,成功将月背“土特产”带回地球。这一年,圆梦太空的航天员越来越年轻。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空间站,中国“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首次齐聚“天宫”。“80后”中,叶光富成为中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90后”中,王浩泽是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宋令东是中国首个“90后”男航天员。而载人登月的核心产品也在紧张研制中。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千帆星座”在轨部署、商业运载火箭型号更加丰富、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这一年,中国商业航天开足马力驶向“快车道”,成为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的缩影。

2024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交流的画面。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经济发展越是承压前行,民生工作越是要抓紧抓好。从中央层面出台促就业“二十四条”,到10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一系列有力举措接连推出。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75万人。就业大盘保持平稳。

截至11月13日,全国保交房已交付285万套,保交房攻坚战持续推进,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为稳市场、去库存、防风险提供更有力支撑。

顺应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变化,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破解年轻人“带娃难”,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养育负担,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系列政策举措,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的温暖底色。

2024年9月26日,江苏省兴化市四牌楼幼儿园的小朋友手持祝福标语奔跑,迎接国庆节。

一揽子增量政策稳经济

按照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另外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地方化债“三箭齐发”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

这是一套“6+4+2”的“三箭齐发”方案: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三支箭”均指向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其风向标意义凸显。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5年预计可为地方政府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既能直接缓解偿债压力,又能畅通资金链条。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以一子落促满盘活。全国财政支出中,超过八成来自地方。地方政府的“轻装上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今年,“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不少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China Travel”的火爆出圈,也得益于2024年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免签朋友圈”扩容。

一年来,中国同新加坡、泰国、哈萨克斯坦等6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截至目前,中国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免签,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

外国人可利用过境免签、邮轮免签及赴海南岛等特定区域免签政策来华旅游或开展商务活动。72/144小时过境免签带火了“China Travel”,坐着邮轮逛中国成为新风尚。

12月17日,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这为持续整个夏天的“China Travel”再添新活力。

据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外贸顶住“压力测试”

2024年我国外贸数据仍然可圈可点,顶住了严峻的“压力测试”。今年前11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外贸运行总体平稳。

在总量稳中有升的同时,外贸结构也在优化。如在产品结构上,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更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集成电路出口现已突破万亿元。

在市场结构上,除东盟、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日益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新选项。前11个月,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

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加快发展壮大。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3%。

2024年7月3日,轮船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停泊作业。

“压舱石”持续发力

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投资空间依然很大。其中,“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作为投资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要求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今年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中。“两重”建设重点支持了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领域。

“两新”政策提振消费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截至12月19日,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报废更新超270万辆,置换更新超31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8大类产品销售量超521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53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超100万辆。此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老旧设备更新200多万台套。

“两新”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支持居民通过“换新”增加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从而推动投资消费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绿色转型全球领先

2024年,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展全球领先,未来中国绿色转型还将加速。

今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有力降低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

9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完成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承诺。

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50%。今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超过1200万台,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

“大国粮仓”底气更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全国粮食单产394.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5.1公斤,增长1.3%。

随着粮食年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同时,我国粮食库存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满足我国居民1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粮食库存充裕,也为“大国粮仓”增添了底气。

2024年5月25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山南头村村民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稳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

《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

《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展望

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文字整理:曹大伟)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新华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