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新院区正式启用,床位数扩至1000张,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市属三级综合医院。
作为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位于龙华区龙华街道龙观东路,属于人口密集区旧城改造的医疗项目,总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包括一栋医技住院楼、一栋后勤综合楼、一座污水处理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等。该项目极大程度减轻龙华分院日益增加的就诊压力,为龙华区快速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让龙华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留医部”同质量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深圳市人民医院形成“一院五区六址”发展格局
深圳市人民医院是深圳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综合救治能力最强的市属公立医院,现已形成“一院五区六址”发展格局:院本部、龙华分院、坂田院区、一门诊和大鹏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是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原特区外下沉,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02年开始筹建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以下简称“龙华分院”),并获得深圳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2004年12月,龙华分院正式开业,成为首家入驻龙华的市属公立医院。20年来,一批批深圳市人民医院专家在这里坐诊、会诊、查房及开展手术,数以千万人次患者从这里康复。
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龙华分院坚持以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严格管理,与院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双向”流动,财务信息统一管理,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为缓解龙华医疗资源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作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龙华及周边地区危重症及疑难病人救治中心。
规划床位1000张按三级综合医院建设
扎根龙华、服务龙华,龙华分院的发展与龙华发展同频共振。2011年12月,龙华新区成立。为解决服务场地不足,同年同月龙华分院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随着二期工程的投用,龙华分院床位扩至300 张 。
2017年1月,龙华区正式成立。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龙华区近年来发展加速,截至2023年底,全区户籍人口约68万、常住人口约252万,是深圳的人口大区,医疗需求量大。近年来,龙华分院平均年门诊量接近100万人次,住院人次也节节攀升,服务空间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
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被列入“十三五”规划 ,规 划 建 设 床 位 1000张,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 2017年11月,龙华分院三期改扩建工程(一期) 项目立项;2018年11月 ,项目正式开工,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2023年10月,工程竣工。
由于龙华分院周边都是已建成区,改造空间有限,该项目以“生命绿岛”为设计理念,在极其有限的场地内竭尽所能地营造丰沛的绿色生态空间,建设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科教结合的综合公立医院。
走进龙华分院新院区,可沿着景观台阶拾级而上,穿过约2000平方米中央花园,便可来到“生命绿岛”。新院区与一二期之间由医疗街连接,置身其中可与中央花园景观互动,产生移步换景的良好体验,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除了地面花园外,建筑物屋顶更铺满了绿植,既能提高隔热性能,又能收集雨水,减少能耗及用水,并提高室内舒适度与洁净度。同时,陶铝百叶设计使得建筑整体色彩和尺度更加温暖、具有亲和力。
全市医疗机构首个智慧停车系统投用
龙华分院新院区不仅具有养眼的“外在美”,更有丰富的“内在美”,为患者带来更高效、安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体验。
新院区病房每层优化为双护理单元布局,可连通门诊、医技各功能单体,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院区的数智化手术室,集影像传输、数据存储、设备控制及AI语音操作于一体,既能满足了主刀医生、护士、麻醉医生、病人和信息设备后勤多元化的需求,又能通过语音的方式完成了手术操作和控制,还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全过程直播,标志着龙华分院正式迈入“数智化”时代。
这里还有全市医疗机构首个智慧停车系统,专门对付“停车难、堵车久”的问题。一是通过智慧机械停车设计,增加医院停车位数量。为实现智慧停车,项目设计了5层地下室,除负一层是功能科室,其余几层都是停车场用地及配套用房,通过智慧机械停车设计,在同等车位面积下增加建筑停车位数量。二是形成立体交通模式,缓解医院入口处交通拥堵问题。项目利用场地高差,形成立体交通。地下层半室外空间巧妙地将机动车落客区人流引入院区内的半地下层,减少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缓解医院入口处交通拥堵。同时,采光天窗的设置为地下落客区引入充足的自然光,使地下落客区成为充满生机的半室外空间。
龙华分院还通过6S标准化管理赋能科室、医院规范建设,持续治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龙华分院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各行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6S管理领导小组”;组建由副院长担任组长,各病区护士长为组员的“6S管理工作推进小组”,形成“双轮驱动、上下联动”6S管理工作机制,已初步完成两个6S标杆护理单元和4个标杆功能区域的创建。
借着新院区启用的契机,龙华分院将科学规范管理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基础,形成更细致的规范和指引,逐步将医院打造成规范、素养、安全、有温度的医疗卫生机构。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小聚
00:55
“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举行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9月29日,“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宝安区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文化品牌,也是2025年宝安区卫生健康10大便民行动之一,以“岐黄有术 健康有我”为核心理念,以“时令养生”为主题,将专业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玩、可学、可带走的趣味体验。#读特小记者#
库坑社区“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亲邻共治项目圆满落幕, 居民共享暖心服务 (通讯员:刘子达)近日,库坑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 亲邻共治实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活动。项目聚焦 “住有宜居”,通过 12 场特色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48 人次,有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项目围绕居民实际需求设计四大核心内容: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组建起社区志愿队伍,通过专业培训,为社区服务注入新力量;志愿者应急急救培训教授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10 场 “邻相聚,趣味浓” 微课堂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手工、亲子绘本共读、长者健康讲座、端午包粽、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增进感情;社区日常服务则持续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居民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让大家从 “陌生人” 变成 “邻里友”。下一步,库坑社区将总结项目经验,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格局。
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成功举办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 9月27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梅林街道指导,翰岭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石榴抱月圆 翰岭融情暖"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作为梅林街道百千万工程——籽籽同心·幸福翰岭系列活动的一环,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秋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情况与到场领导后,翰岭社区第一书记肖秋成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在社区老年协会带来的欢腾热烈的腰鼓表演中正式开始,铿锵的鼓点敲出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随后,新疆舞《绽放》将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舞出别样风采;电吹管与葫芦丝合奏的红歌联奏,以悠扬的旋律唤起红色记忆,展现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一首儿童合唱唱出祖国未来花朵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交谊舞《北风吹》与典雅端庄的羌族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人至深的诗朗诵《翰岭邻里情》表演后,一首大合唱《共和国之恋》为演出完美收尾。八个各具特色的节目,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与社区各族人民的家族国情怀。 活动现场设置的民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民族侗鼓和中秋灯笼,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收获感满满。 互动游戏区更是人气爆棚,民民们纷纷在“民族团结宣言墙”上留下自己的“宣言”,投壶和月饼套圈等互动游戏区也欢声笑语不断。居民们通过趣味游戏不仅收获了欢乐,更增进了邻里情谊。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携手参与游戏,互相加油鼓劲,生动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是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传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