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这门“课”,深北莫学生这样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4-12-23 20:4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深北莫通过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宿舍内务、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在这里,中俄学子共享劳动的快乐,共同领悟劳动的价值,在实践中领略劳动的魅力,培育劳动精神。

今年,学校开设了《美味深北莫》与《中医体验》两门课程,以20课时的丰富内容,引领同学们深入探索饮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奥秘。在《美味深北莫》的课堂中,同学们不仅学习烹饪各种中俄美食,更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中掌握烹饪技巧,并探讨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开启了一场味蕾与知识交织的奇妙旅程。《中医体验》课程则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医的神秘世界,亲身体验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同时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养生保健知识,感受中华传统医学的智慧与魅力。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不仅拓展了知识视野,更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同学们在包饺子中体验中华美食文化韵味,在篆香拓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植树活动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在手绘套娃中展现中俄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此外,丰富多彩的创意DIY制作活动,也让中俄学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活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还在协作过程中掌握了沟通与协调的技巧,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学会了尊重与包容。尤其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独具匠心的脑力劳动还是辛勤付出的体力劳动,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勤工助学,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俄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服务学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工作技能。数据分析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共有366名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其中62名为国际学生,占比17%。校内所有勤工助学学生的月平均工作时长呈现出“内凹”型增长趋势,平均每人每月工作约7.38小时。国际学生的参与比例高达24.8%,超过了全校平均的14.6%。在这一过程中,中俄学子共同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实现了自我价值。

志愿服务,作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劳动教育的另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中俄学子们无私奉献的光芒,照亮了他们成长的道路。敬老院里,同学们耐心地陪伴着老人;社区中,同学们用爱心义剪;马拉松赛道上,中俄学子们挥洒汗水,用坚韧的毅力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为赛事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同学们用行动倡导环保理念;知识科学文化节期间,中俄学子们用知识和文化传递着正能量,用热情的服务为参与者们带来欢乐。通过志愿服务,同学们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社会价值,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在服务中提升了自我价值。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他人、承担责任、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志愿服务,让中俄学子们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此外,“喀秋莎”志愿服务团深入江西寻乌,开展乡村社会调查、关怀留守儿童活动,用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湛江徐闻乡村振兴实践团”点燃乡村学生科学探索热情,用知识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乡村π计划”实践团走进贵州江口,辅导中小学生成长,用爱心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中俄学子共同参与食堂菜单翻译,用语言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五彩斑斓的校内校外社会实践中,中俄学子们将自身的知识与汗水奉献在校园、社区、乡村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劳动教育,中俄学子们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担当。

(图片由深北莫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甘霖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