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深圳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800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李忠 通讯员 孙静 文/图
2024-12-18 10: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也再次证明了深圳这座大爱之城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文明高度。

12月17日,伴随着陈锋先生的造血干细胞从血液中成功动员流淌出来,深圳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800例,再次刷新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记录。这一例捐献不仅标志着深圳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再次证明了深圳这座大爱之城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文明高度。

一条标语 一生信念

从0到800,每一个数字都闪烁着生命的希望之光,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陈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故事,要从献血讲起……26岁的陈锋的献血之路,始于他18岁那年的一个特别决定。在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纪,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成年——独自前往捐血站,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或许那时的他,也未曾料到,这一行为会成为他日后坚持奉献的起点。

进入大学学习后,陈锋在青年志愿协会的宣传语中找到了共鸣:“奉献爱心心连心,服务社会人帮人。”这句话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他年轻的心田,让他深刻认识到,献血不仅是一项公益活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从此,他踏上了坚持献血的征程,每年坚持定期献血,从未缺席,用实际行动证明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更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8年的献血时光,陈锋共计献血24次,荣获了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来到深圳工作后,几乎每次间隔期一到,他就会出现在捐血车。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还有一种救人的方式,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毅然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得知自己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同意捐献。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仿佛自己正在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对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两项公益事业,陈锋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善因结善果,善心修善缘。每一次的献血和捐献,都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热血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和希望。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奉献、去帮助他人,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陈锋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他用热血书写了大爱无疆的青春赞歌,用坚持铸就了无私奉献的人生华章。2024年12月17日,陈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了全国第19098例、深圳第8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此深圳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树上就有了他的名字,他的造血干细胞也将于今日抵达采集医院输注给患者体内。

深圳连续三年年度捐献超百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是治疗白血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深圳市红十字会业务部副部长伍静介绍,“深圳市自2000年8月1日在全国率先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来,24年来,在市红十字会、市卫健委及市血液中心、采集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造血干细胞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捐献数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在2022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捐献数量突破百例的城市,接下来的连续三年每年的捐献都突破一百例,充分说明深圳是一座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和文明典范城市。”

深圳市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宁理在捐献现场介绍,“深圳第800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深圳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天的第800例捐献也是今年的第119例捐献,预计今年完成124例的捐献,再次将刷新年度捐献记录。这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深圳深圳城市文明高度、温度和广度,有众多践行生命至上、爱心奉献的市民朋友,感谢每一位捐献者,感谢他们用“生命的种子”为远方的陌生的脆弱的生命重新搭起“生命的桥梁”,他们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分享生命、让爱传递的高尚行为,是我们深圳新时代文明典范的生动诠释。”

12月6日,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19000例,再次刷新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纪录。目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库容达348.9万人份。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李忠 通讯员 孙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