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黑科技,好看又好玩!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普走进大学校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张乐 文/图
2024-12-13 16: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广大师生们打造了一场丰富、生动、有趣的“科普嘉年华”。

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魅力?数字化设计有什么不同、模块化建筑怎么建的、BIM技术、建筑机器人有多厉害、空中造楼机是什么、3D打印会打印出什么建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来自哈工大、深圳大学、深信院、深职大等我市重点高校的近千名学生正在享受一场奇妙好玩的“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普之旅”。

12月13日-14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办,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承办,20余家行业龙头代表企业共同参与的2024年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此次展览活动上,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集中亮相,更有装配式建筑知识展区、趣味游戏互动、集章打卡兑奖等丰富体验活动,为广大师生们打造了一场丰富、生动、有趣的“科普嘉年华”。

“青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技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会长龙玉峰表示,此次活动是“科普进校园”的首站,既增进了广大师生对建筑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深入了解与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加速我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后备人才培育,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推动的良好局面,不断筑牢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与人才支撑。

智能建造亮出硬核实力

展览现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施工三大板块共二十余家行业龙头代表企业的展品集中亮相,AI概念设计生成式平台、模块化建筑原拆原建模型、基于无人机及人工智能的施工智慧巡检、黑科技的现代建筑工厂、3D扫描及3D打印机器人等一批建设领域新技术、新科技、新产品纷纷被“请”进了展区,深刻呼应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主题。

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楼模块化原拆原建模型吸引了很多人的驻足观看,该建筑原型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从“老破小”蝶变“好房子”的全过程,成为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原拆原建”项目。项目依托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再将模块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生产,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成为完整建筑,节省了80%建设时间,真正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成为城市更新中采用硬核建设科技改善人居的典范案例。

除了“模”力十足的模块化建筑,华阳国际的工程数据管理平台、构力科技的国产自主BIM软件、特区建工的惊艳“特立方”、中建科技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迳下村案例、中建三局深圳公司基于无人机及人工智能的施工智慧巡检等数十种建筑科技创新产品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令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建设科技与建造方式的新发展。

“从数字化设计,到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再到装配式施工与安装,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真正改变和颠覆了传统建造方式!”一位现场参观的老师向记者说道。

科普互动激发探索热情

深圳地铁 BIM 技术应用综合平台VR体验区,摘下VR眼镜的一位大二学生兴奋地说:“从地铁项目的设计、生产、研发到应用,这个眼镜里都能看到。”

隔壁展台前同样热闹非凡。只见一位参与小库AI云体验的学生打开网页,输入了一系列基本参数,很快就生成了建筑设计底图,设计完成后还可以一键导出相关报告资料,原本要由设计师逐一计算、定位、检查的工作,AI几乎立刻就给出了结果,真正做到了“赋能建筑师”。

一个名为“元宝”的室内实测实量机器人也在现场大显身手,通过全屋高精度扫描和云端算法自动拼接,为客户提供更透明、更可视化的建筑质量管理工具;它的搭档室外外墙3D扫描机器人还通过全息光场3D扫描与雷视一体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外立面的高精度质量检测与AI智能分析。

走下体验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同学表示:“体验过后,才知新型建造技术的魅力和沉浸式科普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热情、孵化建筑师精神,正是此次科普展览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创新科技助力美好生活

展厅内,除了科技范十足的新技术,丰富多样的新材料、新产品也随处可见。标准化部品部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装配式装修体系、整体卫浴等一系列产品同样备受关注,“这种装修方式又快又好又省事,风格喜好变化了还很方便更换,很符合我们年轻一代的需求”,现场参观的同学表示。

装配式建筑知识展区讲解员介绍到,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强调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材料和理念,实现建筑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注重创新和技术应用,以满足社会对建筑品质、环保和节能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建造为突破口,以绿色化、工业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深圳市装配式建筑总规模超1亿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3.89%,已经成为我市主流建造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市政设施、轨道交通等领域扩展应用,也不断提升集成化、产品化水平,不断朝着工业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方向迈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质与量不断提升,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同时,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深圳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保障激励等方面营造驱动智能建造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重点布局了“模块化智造、智能生产、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人工智能(AI)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六大特色产业链;发布了第一批17家产业链企业名单、7大版块42项技术、首批69个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8项技术列入住建部智能建造典型案例,智能建造的深圳探索引领全国。

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知识科普工作,不断加快人才培养,为进一步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建设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张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