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上有老,下有小,提升服务品质园岭有高招

2024-12-13 08:20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精耕细作、贴心服务,积极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宛如冬日阳光,温暖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新打造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犹如璀璨新星,闪耀着孩子们的欢乐与梦想

“适老化改造造福老人,心系民生深感党恩”“心系老人办实事,改造服务千万家”“居家养老立标杆,高效为民办实事”……近日,福田区园岭街道进行过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市民们,一拨拨自发为街道送来锦旗,感谢街道对老人的尊重与关爱,为政府的适老化改造工作点赞。

精耕细作、贴心服务,积极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宛如冬日阳光,温暖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新打造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犹如璀璨新星,闪耀着孩子们的欢乐与梦想。园岭街道这片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土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始终将“一老一小”工作奉为重中之重,倾心倾力书写关怀篇章。

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生活品质再升级

“这次适老化改造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许多新变化。”85岁仍精神矍铄的陈爷爷指着家中的智能马桶、智能化轮椅以及手腕上的智能手表介绍道,“这些智能设备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质量,也给我带来了极大便利。”

陈爷爷家住园岭街道长城社区长城大厦。这里不仅是深圳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承载着陈爷爷等老一辈建设者的岁月记忆。作为早期赴深参加建设的高级工程师,陈爷爷已在这度过了30多个春秋。如今,随着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推进,陈爷爷的生活迎来了更多便利与舒适。

2024年9月30日,深圳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开展深圳市2024年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的公告》,针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老年人,特别是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老年人、中度及以上失能的老年人和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次性资助资金,一般情况下,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资助购置产品实际成交金额的80%,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12000元,对60周岁以上纳入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家庭进行全额资助,最高不超过20000元,用于购买智慧化、智能化的适老产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深圳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在今年活动中购置的智能马桶,解决了陈爷爷多年来因旧马桶频发故障带来的困扰。“现在这个智能马桶功能齐全,还有加热、清洗等功能,控制器操作简单,真的非常方便。”陈爷爷一边演示马桶的功能一边笑着说。

对于年迈的陈爷爷来说,购买电动轮椅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左腿有旧伤,长时间行走会疼痛。有了这辆可以灵活操作的轮椅,无论去社区长者食堂吃饭,还是外出散步,都变得更加轻松。”陈爷爷现场进行演示,只要简单操作轮椅手柄,乘坐轮椅便能在家中灵活行动。

陈爷爷的手腕上还佩戴着一款能监测心率和血压的智能手表,也是在这次活动中一起购买的,其不仅能够监测健康数据,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

“三样产品总共价值15000元,政府补贴12000元,我个人只需要出3000元。”陈爷爷满意地说。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购买和改造实施过程也十分顺利,专业的安装团队在一个半小时内就完成了旧马桶的更换工作。“他们处理得非常专业,我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有好政策,更要有贴心的好服务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随着83岁刘爷爷的指令,家里的智慧屏开始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这个智能屏设备非常好用,它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得像我这样的老人也能轻松上手,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住南天社区国城花园的刘爷爷满意地说。这次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活动,他一共买了8样产品,除了智慧屏外,还有洗澡椅、智能马桶等。

“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功能轻而易举,但对我们老人来说,有时候真的感到力不从心。”近年来,刘爷爷深刻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和技术进步对老年生活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感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面对快速发展的高科技。”

“这次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更新,更是在服务和精神层面上给予我们老年人很多支持。”刘爷爷感慨地说,“我们老年人不愿意频繁逛很多商家,产品种类繁多也容易导致选择困难,既费力又耗时。这次社区经过精心组织,将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集中起来展示,社工带领我们老年人去购买,更符合老年人的购物习惯。我去办理资格认证时,原本以为会非常麻烦,但社区的年轻人热情地帮助我完成了所有手续。社区组织的活动和商家提供的服务都非常贴心。”

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刘爷爷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安全和便利,也增强了生活的幸福感,“我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老人都能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让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老年生活不仅安全,而且更有品质

一进入居住在上林社区意馨居小区的姚叔叔家,记者便被引导至卫生间。“来看看我家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75岁的姚叔叔介绍道,“原来的台阶很高,现在整个台阶都被打掉了,地面也重新铺了防滑地砖,门槛移除,马桶旁边还设置了U形扶手,这样安全多了,如厕洗澡时不容易绊倒、滑倒。”他补充说,“我的腰不好,安装卫生间U形扶手很有用,我扶着扶手就方便多了。”

随后,姚叔叔展示了适老化改造新安装的安全设施,包括放大镜指甲剪、安全感应夜灯、洗澡椅、换鞋凳等。谈到智能设备,姚叔叔还展示了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这个手表不仅可以测量血压,还有紧急呼叫功能。”他按下了手表上的按钮,几秒钟后,家人的手机就响起了提示音,“你看,一键呼叫就能联系到亲人,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厨房里,记者注意到新的下压式门把手取代了老旧的圆头门锁。“以前那种门把手不容易扭开,而且容易损坏。现在换成这种,用胳膊肘也能轻松打开,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手没力气的老人。”姚叔叔说:“这次改造全部由政府出资,适老化改造政策真是好,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在同一小区,年过七旬的李阿姨和老伴正在准备午餐。餐桌前摆放着两把适老椅,“我们老两口一人一把椅子,方便安全。”这次改造改善了她的居家环境,增加了如厕洗澡安全设施,老两口还添置了智慧屏、智能手环、电动轮椅和智能康复设备等高科技产品。

李阿姨为记者展示了智能康复设备。“这是用来锻炼上下肢力量的,好像脚踏车,插电后会有助力功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档位。”李阿姨介绍说,“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在家里轻松进行锻炼。”

李阿姨还展示了折叠手杖、防滑地垫等辅助工具。“这些小物件看似不起眼,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她提到,“比如这个折叠手杖,既轻便又结实,外出散步时携带很方便。”

阳光洒进屋内,照亮了李阿姨幸福的笑容。她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据悉,2024年,园岭街道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为161户老人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大力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截至12月10日,智能适老化改造申请数达到了584户。

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开放,焕新幸福童年体验

当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很快化身为欢乐的城堡。周边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陆续进入这个他们喜爱的梦想空间,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自由和快乐的气息。

游乐区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有的孩子与智能机器人对弈棋局,在“黑白世界”里与AI展开智慧的较量;有的孩子在积木搭建区发挥创意,搭建出梦想中的城堡……工作人员在一旁悉心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

2018年起,园岭街道紧紧抓住深圳市“建设中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城市”的机遇,在拥有11所学校的百花片区建成深圳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为了打造全域全龄全时儿童友好新格局,今年以来,园岭街道党工委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于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要求,以深圳市委组织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为契机,依托“教育高地”区域特点与“儿童友好”自身优势,与深圳实验学校党委通过党建联建,率先建成街校社共建的儿童友好主题党群服务中心——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展示园岭与深实验历史文化和城市儿童友好建设的重要窗口。

服务中心始终秉持普惠性和参与性的服务理念,紧密围绕周边丰富的教育资源,针对全域全龄全时儿童精心策划和开展多元化的兴趣活动。“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挖掘孩子们的无限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中心在下午时段开展了魔方、手工、绘画、花艺、亲子阅读等兴趣活动。

中心的一角还设立了温馨的服务点,提供咖啡、果汁等多种饮品。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之余,也能享受茶歇时光。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心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空间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导入优质产业及企业资源,开展教育类、科技类、生活类等符合群众高频需求的活动,为居民群众给予优惠及便利,让党群空间形成良性的产业互动。

阅读时光,守护城市记忆中的书香

每天下午是孩子们释放童真、挥洒创意的欢乐时光;晚上的全民阅读时间,则为整个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披上了一层宁静的薄纱。

中心的一角,令人惊喜地保留着深圳人很熟悉的文化印记——物质生活书吧的书籍。家长和孩子依偎在一起,轻声诵读着书中的每一个文字,共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百花二路开了近23年的物质生活书吧,承载了一代深圳人的文化记忆。2023年7月因租约到期,物质生活书吧宣布关闭百花店。作为深圳的城市文化地标,其珍贵的文化记忆在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得以延续和传承——物质生活书吧内的书籍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后,成为中心独具特色的读书角。

“这些书籍和活动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我们有责任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领略文化的魅力。”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物质生活书吧还将在中心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签书会、青年演讲等,让孩子们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深圳书城的丰富活动项目也将在这里开展,“书本犹如一座知识的灯塔,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点亮阅读的火种,感受知识的魅力。”中心相关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说。

另一边的自习室里,许多孩子在专注地写作业,笔尖在作业本上沙沙作响。灯光柔和地洒在课桌上,照亮了他们求知的道路。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不同的时段都能汲取成长的养分,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自习室座位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未来,中心将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分时段预约管理,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家长可以帮孩子提前预约自习时段。“我们将不断努力,为需要自习的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从充满欢乐的日常活动到启迪智慧的主题沙龙,再到安静有序的自习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空间,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

资源联动,汇聚爱心助力成长

“作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我们期望孩子们能深入了解街道的运行机制,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初探社会治理的窗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在建设中心之前街道就开展了儿童议事活动,让儿童群体以“一米视角”献计党群建设;建设中也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打造儿童友好服务空间、深圳实验学校文化博物馆与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等特色空间;建成后聚焦青少年儿童教育需求,为青少年匹配更加精准、更加优质的服务项目,集成打造儿童友好示范综合体。

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还计划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带领孩子去研究探讨“无障碍通道该怎样建设”“学校的周边环境怎么提升”“公园游乐设施该怎么管理”等涉及公共事务的话题,共同为街道建设出谋划策。“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声音被听到,为街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市区部门、名校名企等多方资源,以街校社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创新‘党群社团+儿童友好’服务模式,让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真正的全市标杆,打造成为党建示范基地、理想童梦乐园、城市教育名片。”园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少杰表示。

岁月如诗,绘就“一老一小”幸福画卷;时光流韵,奏响民生关怀温暖乐章。未来,园岭街道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一老一小”关怀之路上探索创新、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乐章。

记者:高志明 吴欣

编辑:阎建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