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录片《前路有光》央视首播,导演揭秘背后的故事

中山+ 中山日报
2024-12-12 16:17
收录于专题:中山头条
摘要

12月11日晚,由中山市广播电视台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品,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纪录片《前路有光》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首播。本片着重讲述了中山结对帮扶潮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中山在“东西部协作”中对口帮扶贵州六盘水市的故事。

导演陈婉接受采访,分享纪录片制作历程。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纪录片创作的背后有怎样的历程?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该纪录片导演陈婉。

陈婉介绍,纪录片于今年3月启动拍摄,11月底前完成创作。片子主要从潮州联饶荔枝、六盘水猕猴桃、盘州市刺梨三种当地特色农产品切入,讲述了中山结对帮扶潮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中山驻六盘水东西部协作工作组如何帮助当地农户提升种植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路,从而推动潮州“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带动贵州六盘水农户增收致富的故事。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展现动人的故事?

陈婉坦言道,虽然在开拍前,她对中山“驻镇帮镇扶村”和“东西部协作”的背景及基本内容已有大致了解,但纪录片该从什么角度去讲好帮扶故事,一开始是不明确的。

摄制团队融入当地的环境。采访者供图

“中山在结对帮扶潮州和‘东西部协作’中,内容涉及产业、教育、医疗、人才、劳务输出等多方面,素材很丰富,但我们需要找到有故事且吸引观众的点。”陈婉介绍,后来经摄制团队多次调研,同时与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的主编多次探讨后才慢慢有了思路,确定了从与消费者感兴趣的特色农产品入手讲述产业帮扶故事。

纪录片角度确定后,摄制组多次前往广东潮州与贵州六盘水两地,调研和采访三地政府相关人员、工作队队员、企业家、农户、专家等30余名典型人物,拍摄了近十个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故事场景。

摄制团队在拍摄中。采访者供图

“纪录片能否呈现好,取决于拍摄。纪实拍摄不是说去拍一个美丽的山山水水、鲜红漂亮的荔枝挂在枝头那么简单,是需要捕捉到鲜活、真实的人或物。”陈婉说,拍摄时,她要求摄制组融入当地的环境,并理解眼前发生的事,抓住每个人物的真实情绪、神态变化的瞬间。

该纪录片于9月底完成拍摄,累计拍摄了超过50T的超高清4K素材。面对如此庞大的素材,剪辑有什么心得呢?

在陈婉看来,剪辑是又一次思考的过程。“素材很丰富,但我们要懂得取舍,比如拍摄时我们还拍了稻米、竹笋等其他农产品,但在整理时发现这些农产品所涉及的链条,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就只能舍掉;另外在编排时,我们需要打乱素材原有的顺序,将故事以更动人的方式叙述出来。”陈婉说。

摄制团队在拍摄中。采访者供图

经过两个月的后期制作,纪录片《前路有光》最终完成。该片分为上下集,时长为50分钟,分别于12月11日、12月1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大地讲堂》播出。

陈婉说:“通过这次拍摄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山结对帮扶潮州以及在‘东西部协作’中发挥的作用,给当地的发展带来的成效,但纪录片还有遗憾之处在于拍摄时间紧凑,有很多值得持续深入挖掘的主题未能拍摄,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再去纪录。”

摄制组抓住每个人物的瞬间进行拍摄。受访者供图

陈婉表示,纪录片播出后希望让更多观众了解“百千万工程”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深远意义,增强对中山这两项工作的认识和支持,为该工作的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