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大湾》新书分享会在广州举行,揭秘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背后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欧阳佳子
2024-08-23 20: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1月3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正式开通,该工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调水工程。近日,由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主办的《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以下简称《脉动大湾》)新书分享会在广州举办。

该书作者、资深媒体人赵川与文学评论家张丽军、作家王威廉等嘉宾出席分享会,与现场读者共同分享这一国家超级工程的建设历程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真实还原世界级工程的文学纪实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水源发达,雨量充沛。但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日益密集,长期面临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的问题。为此,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

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长113.2公里,总投资约354亿元,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成之后,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引水,对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宾杰介绍,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继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又一个建成启用的国家超级工程,地上港珠澳大桥,地下珠三角配水工程,两个国家“超级工程”在大湾区相映成趣,这也是书名“脉动大湾”所蕴含的意义所在。

作者赵川前后历时五年深入工程建设一线,采访200余位重要亲历者,积累原始田野笔记逾百万字、电子影像及视频近100G,真实还原这一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深情刻画一批“全国工人先锋号”“时代楷模”的奋斗者群像。《脉动大湾》精选版首发于《人民文学》杂志2024年第1期,单行本由花城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作者赵川向读者介绍这个超级工程背后的艰难和伟大,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表示,自己关注广东的水资源问题已有20余年,《脉动大湾》是他写的关于水的第三本书。

“珠三角经济发达,人口聚集,地面设施密集,所以这个调水工程非常独特,必须深埋地下数十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大深埋、高承压、远距离的输水工程。”赵川介绍,放在时间的维度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堪称百年工程,工程人员、技术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牺牲,也做出巨大的探索和突破。

5年时间里,有7万多人参与该工程建设,为此付出大量心力。这背后的故事很多,他时常被这些普通人所感动。让公众了解这项伟大工程及其背后的故事,是他写作的初衷。

讲述超级工程背后普通人的烟火故事

“我的写作初衷是回归到人的本位,我相信任何一个英雄的群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本书最大的主题是写人,都是普通人的烟火故事。”赵川动情回忆采访和创作过程中让他感动的人物与细节,并表示“如果能将这样一份感动也传递给读者,作为一名写作者就很满足了”。

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从文学评论角度畅谈这部作品的亮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都达到一个高度。一是定位精准。作者抓住这项国家超级工程的内核——是水利的,是生态的,是智慧的;二是文本结构非常清晰和完整。从序章写工程起因,到中间写天机,写场景,最后写面孔,从外到里,从前到后,把工程施工的过程一步步地通过叙述结构呈现出来;三是人物形象描写非常生动和传神,让人印象深刻。他不仅讲这代人,还把历史结合起来,把一代代广东水利人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从文学创作角度表达对这部作品的认同:“今天的文学要发挥这样一种功能——把超级事件记下来。既要记下这种大事件的国家背景、高新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记下这个事件中每个渺小个体的伟大付出。就像这本书一样,有特别多感人的、温暖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所有的建设、所有的工程,背后除技术的支持之外,最重要的是人的付出,这种人的付出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会过时,它构筑着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

据悉,《脉动大湾》自出版以来,获得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入选多个重要榜单,包括2024年中国好书月度推荐书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年第二季度影响力书单等。

(花城出版社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欧阳佳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