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召开 深圳多项知识产权优秀成果集中展示

深圳特区报记者何泳 通讯员姚志
2024-12-11 19: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9日上午,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六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在广州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亚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子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副署长曾志深出席并致辞。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参加开幕式。

本届展会以“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眼于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创新主体集聚,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专题汇报,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等高校、科研院所与华润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港华能源创科(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集中签约重大项目。深圳多项知识产权优秀成果集中展示。

做好“深知金融”的文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圳主题展示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及金融创新专区,展示了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情况。

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协会是由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单位发起的全国首家知识产权金融协会,现有涵盖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科技企业在内的会员单位近140家。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协会副秘书长向记者表示,协会积极发挥知识产权+金融的跨界融合作用,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工作,运营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金融业务场景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具,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协会构建‘123’服务体系 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入选2023年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批典型案例。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圳充分发挥金融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持续打通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痛点难点,形成了知识产权金融“深圳经验”。2024年1-11月,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490.39亿元,同比增长43.29%,登记笔数1684笔,同比增长57.09%;新发行17单规模共35.09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96单总规模213.88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惠及企业1445家,发行量和发行规模持续领跑全国。“累计发行多笔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知识产权与征信担保信息互联互通”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创新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模式-大湾区首个深港跨境“N+1”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入选商务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做好“转化运用”的文章,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

深圳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集中亮相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生动诠释了高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以许可使用、作价入股等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用方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创新成果展示与重大项目签约相得益彰。

记者采访获悉,深圳大学在开幕式上完成了2项重大项目签约,并在场馆展示了智能建造质量安全巡检机器人、可呼吸暖体假人等创新成果。“我们公司和深圳大学合作已有三年,今年举办项目签约主要是起示范性作用。”深圳市君常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王渊介绍,公司与高校、医院开展产学研一体的联合创新,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去优化高校的技术内容,同时让技术转化落地,产生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近年来,深圳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出台《深圳市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措施》,累计推动2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专利盘点1.7万件,组织7600余家优势示范等重点企业积极参与专利“盘活”工作,指导190家高成长性企业纳入广东省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正式运行,组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达成交易,2024年1-11月,已促成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金融等业务134单,金额合计18.48亿元。知识产权转化成效显著。

做好“优质服务”的文章,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

在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上,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及金融创新专区、知识产权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区、知识产权联合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企业产品出海专区等,均有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身影。

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邓爱科表示,深圳知识产权保护自2018年12月正式对外运行以来,便持续完善“全链条”“全门类”“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围绕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4大产业领域推动专利快速授权,开展全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快速维权。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积极探索专利转化运用。为切实帮助创新主体破解专利转化难、技术获取难等问题,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交易服务平台、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做好运营服务,发布专利交易需求,推动存量专利精准对接、快速转化,目前已上线运营专利超过10万件,涉及机械、电子化学、生物等多个技术领域。

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全面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等重点任务的高效协同,支持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运营服务,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做好“强市强县”的文章,知识产权沃土让企业安心创新

知识产权助力“百千万工程”专区中,深圳市宝安区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县,现场发布县域特色经济创新发展技术需求。

2024年,宝安区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共建知识产权强县工作要点,实体化运作宝安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优秀”等次通过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终期验收。同时,对于“20+8”重点产业中的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产业,宝安区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并发布有关报告,强化专利导航成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企业出海中的决策支撑作用。目前,全区专利授权总量已累计突破46万件,宝安区连续3年登榜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全国第二。

深圳高度重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出台《深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深圳构建了市、区、园区一体推进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体系,5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福田区、南山区、龙岗区为示范县;宝安区、光明区为试点县)、1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深圳高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强市建设方案8项预期指标中,有7项指标已完成2025年目标值、1项指标年度完成值达标。

在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及经验分享专区,“深圳首笔数据知识产权参与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广东省腾讯音乐人平台促进音乐版权生态多元化发展腾讯音乐”“深圳市南山区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等8个案例成功入选,有关负责人赴现场进行经验介绍、分享、点评和研讨,充分展现了深圳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中的新成果、新经验,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何泳 通讯员姚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