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六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幕。本届展会以“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眼于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创新主体集聚,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
活动现场,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等10家银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与山西、福建、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联合开展跨区域专利对接转化活动。此外,还有11项高校专利转化项目正式签约。
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上升至第11位,仍然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拥有26个世界百强科技集群,数量居全球首位。根据《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中国2023年专利申请量增长3.6%,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增长5%。中国在商标申请量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多的本国领土内有效地理标志,数量达到9885个。这些成就清晰展现中国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及持续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在这种国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表现尤为突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在研究产出和专利活动方面均表现卓越。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科技集群今年实现重大突破,首次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广东探索知识产权跨境运营,设立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建成专利转让许可服务平台,上线专利超1.5万件,更好地服务创新要素跨境流通。
仅去年一年,广东创新主体通过世界知识产权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就超过28000件,占全球PCT申请量的10%,占中国申请总量的40%。该地区四家企业跻身全球PCT申请量前15强。知识产权被视为企业成长、国家发展的无形资产组合。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日趋成熟,有能力在全球知识产权融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获悉,广东全省171家高校院所完成9.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完成8.1万件专利登记,筛选出一批具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转化形成优质资源库。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57家、示范企业28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137家;全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2.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8.9%;6400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完成备案,备案产品上年度销售额和出口额分别达9650亿元和1565亿元。
截至9月底,广东全省专利转让和许可5.4万次,专利受让和被许可5.3万次;登记专利技术合同1241项,成交金额225.2亿元,同比增长150.6%。目前,广东已建设7个国家和省运营交易平台,推动成立43个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培育和发展50多家商业化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机构。1至10月,全省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2439.9 亿元,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83.3%,惠及企业3920 家;新发行证券化产品18单,发行规模超34.9亿元。
据悉,第六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广州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举办,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开发与服务中心)承办。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