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从“修图整改”被处分案例中读出警示意义

尹传刚/整理
2024-12-11 09:03
收录于专题:廉议汇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期,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河口街道某社区城管专干孙某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孙某通过大连智慧化城管平台收到城市管理问题处理单,反映其负责的区域内存在违规堆放建筑垃圾的问题。孙某非但没有按要求妥善处置建筑垃圾,反而使用修图软件对平台反馈图片中的建筑垃圾进行遮掩,将伪造图片作为处理结果证明向平台反馈,妄图用“修图整改”的方式蒙混过关,最终被给予党纪处分。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吴阿蒙(广东广州 媒体工作者):通过智慧化城管平台收集城市管理问题处理单,这种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指尖上的办公更便捷的方式,初衷是好的,但要把好事办好,防止出现“修图整改”这类弄虚作假行为。

对上级部门或者主管单位而言,要避免“修图整改”的情况出现,就不能“看图说话”,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摸清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整改成效怎么样,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此外,执纪问责也不能少,要让更多有类似侥幸心理的人,从“修图整改”被处分这样的案例中读出警示意义,真正做到直面矛盾不缩手、深入一线不甩手。

陈小霞(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修图整改”堪称现代版“掩耳盗铃”,如此以造假粉饰问题的行为,既遮掩潜在风险隐患,更损害群众利益。

这暴露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以更坚定的态度重拳纠治,在考核和监督上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让那些“假把式”无所遁形。

徐颖(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修图整改”也折射出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基层尚存以“拼痕迹”代替拼业绩等现象。现实中,有的热衷拍照,把图片传了当事情干了;有的喜欢“打卡”,以为打完卡就是完成工作了;还有的给材料“注水”充政绩。如果都像这样,遇事糊弄了事、应付交差,怎能解决实际问题呢?

须知,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是真干还是假干,干到哪种程度,干成哪种品质,既是方法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更是作风问题。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细细思量,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真抓实干中为民造福。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尹传刚/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