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坚决撤掉权力寻租“过墙梯”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2024-09-26 08:40
收录于专题:廉议汇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近期各地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张旭,原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主任刘张君等多人被指存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近年来,一些违规兼职行为披上了“隐身衣”。有的巧立名目,以各种补贴或咨询费的名义领取报酬;有的党员干部本人不出面,而是通过配偶、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获取兼职报酬;有的为躲避监督,通过中介机构跨省挂证取酬。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焦光磊(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兼职取酬,危害不容小觑。个别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一边领取国家发放的工资,一边通过违规兼职从企业赚“外快”,不仅易滋生腐败问题,还可能导致经济组织间的不平等竞争,扰乱经济秩序。同时,党员干部违反规定兼职,在时间、精力上会影响到本职工作的履行,甚至出现让本职工作为兼职工作服务、开路的情形。

孔德淇(广东广州 媒体人):违规兼职,表面上看似利用空闲时间“发挥余热”,实则是一种“两头占”的行为,是对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滥用。个别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兼职取酬,不是因为其能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其掌握着相应的权力。一些企业请其去兼职,看中的正是其手中的权力、握有的资源。于此而言,违规兼职实质上成了权力寻租或权力变现的“过墙梯”。

张燕花(广东深圳 医院工作人员):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于形式趋于隐蔽的违规兼职取酬行为,必须深挖细查,精准识别打击。一是开展专项治理,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全面梳理问题清单,压实职能部门监管主体责任,督促健全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二是利用大数据赋能精准监督,通过大数据建模、信息比对等手段,及时发现隐形变异的违规兼职取酬问题线索。三是强化以案促改促治,加强警示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明纪说法,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编辑:尹传刚)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