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气真舒服,秋高气爽的。”
“最近阳光好好,大洗大晒之日到!”
“阳光好是好,干也是真的干,早上起来嗓子受不了!”
告别长达241天的漫长夏天,最近的东莞终于顺利入秋了。这几天,随着“阿冷”的到来,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每到这个时候,东莞人刻在骨子里的DNA又动起来了,不少人家的门前屋后、楼顶阳台开始挂上了腊肠、腊鱼、腊肉等各种腊味。
@东莞人,一年一度“凡尔晒”的季节又到了喂!
在东莞,万物皆可晒
东莞人的入秋仪式感,从“晒腊味”开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腊味的秋冬是不完整的。当气温一降下来,太阳逐渐变得猛烈的时候,街坊们便像约好了一样把各种腊味挂上窗台、阳台、天台等,形成了东莞奇妙的秋冬景象。
每年10月起至农历冬至前,是制作陈皮最好的季节。每逢这个时候,莞城的市场和水果街上总会弥散出诱人的香味。寻香而去,一边剥柑皮一边闲聊的阿姨以及遍地享受“日光浴”的陈皮场景颇为壮观。街坊们则会到水果街购买新鲜果皮,在家门口、路边的地上铺上垫子、架起簸箕,和家人一起享受晒制陈皮的快乐。
在厚街涌口东社东村街,居民卢爱璋一大早她就和姐姐卢杏英在家门口制作腊肠。手工剁肉后,按肥瘦比例融合,放汾酒、盐、糖等调味,再灌肠,再用咸水草捆绑,再生晒,正宗的厚街腊肠便新鲜出炉了。璋姨表示,预计生晒5天左右,便可晒制成功。
陈皮、腊肠、腊肉已经算是东莞人晒秋的常规操作了,在部分镇街,还有一些特殊的晒法。
在沙田,街坊们偏爱生晒虾干、鱼干、鳗鱼、金鲳鱼等海鲜,新鲜对虾经过冷却后快速剥壳去内脏成串晾晒,肥美的白鳝鱼被钉在木板上经过开肚去内脏、划花刀、清洗等步骤再进行晾晒;
在虎门,白沙油鸭是一大经典,一只鸭子从运进厂里到制作完成,需要经过二十道工序,其中最需要经验的就是腌制与生晒环节,三天的生晒环节里,每天要翻晒两次,才能保证咸淡适宜,肥而不腻;
在道滘,晒冬瓜干也成为冬日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全国有名的冬瓜产地,道滘镇蔡白村的村民们将独特的黑皮冬瓜去皮后,用刨刀刨成约8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的瓜条,用竹竿架起排列整齐的瓜条挂晒,再制成春节送礼的佳品。
东莞人晒腊味,可以说是一个镇街有一个镇街的晒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晒法,而从小被腊味文化熏陶的年轻人,似乎已经进阶到了next level。在小红书上,不少东莞本地的年轻博主还晒出了自己晒腊鸡翅、腊鸡腿、晒果脯等新新腊味的过程,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当零食,还展示了东莞晒制腊味的壮观场面,瞬间圈粉众多。
在东莞,可以说是万物皆可晒,这种习俗甚至已经延续了上百年。阳光照耀下,一串串挂着的腊味泛着诱人的光芒,微风一吹,飘散出来的肉香、菜香、果香直接能把人香迷糊,要是谁家能够在自家天台、阳台上挂得密密麻麻的,都能称得上是“大户人家”了。不少东莞人表示,这晒的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更是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幸福。
东莞腊味,样样都精彩
如果说晾晒是东莞腊味的一大特色,那么制作则是东莞腊味的精髓所在。作为岭南地区著名的“腊味之乡”,东莞吃腊味的历史可上溯至宋代,数百年来,东莞人祖祖辈辈依循着传统,积累了丰富的腌制腊味经验,构成了完整的腊味江湖。
作为腊味界的“鼻祖”,腊肠、腊肉的制作步骤看似简单,却涵盖着大家多次尝试和研究得出的“黄金配比”。
正宗厚街腊肠的配比是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将比例将肥肉、瘦肉等切碎、稍剁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分而成干制品,才能达到“色、形、味”俱全;
中堂腊味的制作,对肉非常讲究,但只选用食盐、酱油、糖等基础调味品,酱油要选优质的生抽或者老抽,酱油能赋予腊味豉香风味,糖则是用蔗糖,再配上腊味的灵魂——山西汾酒,一道舌尖上的美味便制成了;
因水乡人喜甜,故道滘人在腊肠制作上的食糖用量占比较大,配合灌肠法和本地腊味制作工艺,道滘特色风味的腊肠便应运而生……
东莞人爱腊味,凭的是那份对风物的极致雕琢,更因为深爱着滋长这些风物的那一方水土,每一种味道的背后,都藏着他们对食物的独到理解。作为秋冬最好的“饭搭子”,无论是做成煲仔饭,还是放进老火汤里,亦或是原汁原味的蒸食,每一样腊味都香飘四溢,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让东莞腊味香飘世界
对于历史悠久又承载着丰富地域文化的腊味,敢为人先的东莞人还把它们做成了一个行业、一种文化。
近年来,东莞腊味行业的实力日渐壮大,不仅享誉我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还远销欧美等地。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全市共有腊肠生产企业57家,年产值达7亿元,年销售规模5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1000万元-5000万元企业有6家,更培育了“旗峰”“鑫源”“矮仔祥”“肥仔秋”等多个知名品牌,获评广东老字号、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等荣誉称号,涌现出陈什根、王景康等众多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
在东莞,腊味们还有自己专属的节日。早在2017年,东莞便推出了岭南开腊日暨东莞腊味节,在每年秋天到来之际,以举办特色活动的方式,搭建交流平台,挖掘东莞腊味的创意内生力,增强和扩大“东莞腊味”的影响力,将“东莞腊味”的名声打响,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为推动东莞腊味走得更深更远,东莞还在2019年专门成立了东莞市腊味行业协会,并在今年4月成功推动东莞腊肠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仅在法律意义上“拥有姓名”,也在广阔的食品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睇得食得又打得,这便是东莞腊味。那味道里,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未来一周的东莞,有风又有太阳,正是晒制腊味的好时候,你家今年都准备了哪些好货?快来“凡尔晒”一下吧!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