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辞世,海内外无数人士缅怀。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古典文学学者,她的生命轨迹跨越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变。尽管她曾在海外漂泊多年,但那份深藏于心的乡愁,始终伴随着她,成为她学术与人生的动力源泉。
童年时代的叶嘉莹,大多数时光在北京四合院中度过,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古树老藤,都是她最初的自然启蒙。每当春天来临,院子里的杏花盛开,她和弟弟妹妹们会在树下追逐嬉戏,那片花海成了她心中最美的记忆。
“每当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片杏花,仿佛闻到了淡淡的花香……”叶嘉莹曾这样描述她的童年。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她日后无论身处何方,心中永远的牵挂。
大学毕业后,叶嘉莹开始了教学生涯。然而,命运的波折接踵而至。1948年,她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异国生活,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逐渐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
尽管事业有成,但叶嘉莹的心中始终难以忘怀故乡的山水。她在《迦陵诗词稿》中用“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道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乡愁。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北京的四合院、胡同里的叫卖声、北海公园的白塔……这些记忆如同一幅幅画卷,不断地在她脑海中浮现。
1966年,叶嘉莹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访问讲学,随后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在异国他乡,她不仅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隔阂与孤独。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叶嘉莹曾说:“我在海外的日子,常常会梦见北京的秋天,那金黄色的银杏叶,那蔚蓝的天空,还有那悠长的钟声。这些梦,让我感到既温暖又孤独……”
1979年,叶嘉莹带着浓浓的乡愁,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她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地讲学,受到了热烈欢迎。每一次踏上故土,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她写道:“归来兮,归来兮,故乡的山水依旧在,只是人事已非。”
在南开大学,叶嘉莹先生创办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学者。她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叶嘉莹先生的乡愁,并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她认为,乡愁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她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让它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中,出版了多部著作,如《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唐宋词十七讲》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赞誉。她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嘉莹的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也是对文化的坚定信念。她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对故乡和文化的承诺,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学者和文化使者。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愁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激发个人的情感共鸣,更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正如叶嘉莹所说:“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愫,它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我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永远不忘来时的路,珍惜每一段美好的记忆。
细细品味叶嘉莹先生的乡愁,这乡愁,洋溢着深厚的情感、文化的自觉、跨文化的视角,更有诗文中的表达和行动上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乡愁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文化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许。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小聚
00:55
“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举行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9月29日,“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宝安区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文化品牌,也是2025年宝安区卫生健康10大便民行动之一,以“岐黄有术 健康有我”为核心理念,以“时令养生”为主题,将专业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玩、可学、可带走的趣味体验。#读特小记者#
库坑社区“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亲邻共治项目圆满落幕, 居民共享暖心服务 (通讯员:刘子达)近日,库坑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 亲邻共治实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活动。项目聚焦 “住有宜居”,通过 12 场特色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48 人次,有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项目围绕居民实际需求设计四大核心内容: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组建起社区志愿队伍,通过专业培训,为社区服务注入新力量;志愿者应急急救培训教授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10 场 “邻相聚,趣味浓” 微课堂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手工、亲子绘本共读、长者健康讲座、端午包粽、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增进感情;社区日常服务则持续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居民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让大家从 “陌生人” 变成 “邻里友”。下一步,库坑社区将总结项目经验,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格局。
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成功举办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 9月27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梅林街道指导,翰岭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石榴抱月圆 翰岭融情暖"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作为梅林街道百千万工程——籽籽同心·幸福翰岭系列活动的一环,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秋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情况与到场领导后,翰岭社区第一书记肖秋成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在社区老年协会带来的欢腾热烈的腰鼓表演中正式开始,铿锵的鼓点敲出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随后,新疆舞《绽放》将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舞出别样风采;电吹管与葫芦丝合奏的红歌联奏,以悠扬的旋律唤起红色记忆,展现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一首儿童合唱唱出祖国未来花朵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交谊舞《北风吹》与典雅端庄的羌族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人至深的诗朗诵《翰岭邻里情》表演后,一首大合唱《共和国之恋》为演出完美收尾。八个各具特色的节目,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与社区各族人民的家族国情怀。 活动现场设置的民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民族侗鼓和中秋灯笼,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收获感满满。 互动游戏区更是人气爆棚,民民们纷纷在“民族团结宣言墙”上留下自己的“宣言”,投壶和月饼套圈等互动游戏区也欢声笑语不断。居民们通过趣味游戏不仅收获了欢乐,更增进了邻里情谊。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携手参与游戏,互相加油鼓劲,生动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是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传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