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按质支付!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每一片梁均有“出生证明”
​读特记者严俊伟 通讯员沈高 黄海敏
2020-09-14 16:08

9月13日,在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TJ1标淡水一号大桥施工现场,伴随着架桥机引擎的轰鸣声,起吊、推送、横移、落梁、就位动作一气呵成,仅用时15分钟,全国首例“按质支付”的预制T梁被稳稳地安装在桥墩上,标志着项目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深汕西高速改扩全线有将近6000片梁,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部梁板的全过程管理,我们充分利用建管一体化平台这一法宝,给每一片梁板颁发一张独特的‘出生证明’,只要扫描梁板上的二维码,就能显示梁板预制和运架过程的关键信息,保障质量溯源和全过程可查可控。”扩建管理处副总工程师李华生介绍。

项目牵头研发的建管一体化平台实现工程管理软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机、料的管理,结合地理信息、时间信息,保证项目管理数据无缝链接,助力品质工程打造。

梁板原材料从进场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了专属的二维码,各施工环节的操作人员利用智能设备控制器、电脑、手机等终端将钢筋加工、梁板预制、梁板安装和质量检验等数据通过二维码实时下发、上传、读取。

项目通过各工序之间流转的二维码,从原材料进场到梁板安装全过程做到信息透明化,及时规范质量检查、检测行为,确保每一片梁板质量可靠。

为打造优质工程,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对每一片预制梁板“按质支付”,在合同中创新性设置占预制梁板合同价款5%的“按质支付”清单。

项目制定按质支付考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办法明确关键指标量化考核标准,对所有质量达标的预制梁从实体指标和外观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支付金额比例。充分依托监管一体化平台,将需要考评的内容输入系统,对每一片梁板从原材料、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注、几何尺寸、保护层厚度等全方位进行打分,系统自动形成最终分值,项目按照最终分值兑现按质支付资金。

编辑 范锦桦

(作者:​读特记者严俊伟 通讯员沈高 黄海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