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乔叶共话“全民阅读与大湾区文化发展”

宝安湾
2024-11-25 08:13
摘要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梁晓声与北京作协副主席、作家乔叶围绕“全民阅读与大湾区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对谈。

11月23日,2024深圳读书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高端对话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台阶举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梁晓声与北京作协副主席、作家乔叶围绕“全民阅读与大湾区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对谈。

“地理意义上再大,都远不如精神意义上的大。”在乔叶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之“大”,要落在精神世界的辽阔和丰富之上。“读书是天底下精神意义上最物美价廉的事情,它蕴藏着人世间最长的道路。”乔叶说,读书需要读经典,比如像《红楼梦》这样经过岁月淘洗、时间锤炼的经典,其特点就在于内在容量很大,“比我们活得还要大。”

乔叶来过很多次深圳,在她看来,深圳是一座花香与书香同样浓郁的城市。“深圳读书月举办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届,如果一个孩子今年二十五岁,一直伴随着读书月成长,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梁晓声一直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有着自己显著的阅读趣味,比如会读更多香港和澳门作家的作品,但彼此之间又有差异,因此构成了丰富的读书现象,他期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能在交流与碰撞中诞生更多优秀的作品。梁晓声说,深圳的读书人口在全国能排到比较靠前的位置,而且每次来深圳,都能看到深圳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到图书馆等阅读场所,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多见的。

梁晓声在写作之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过多年的外稿编辑,看过很多的剧本。梁晓声说,写作者多看一点儿,就不会在构思时很卡顿。看好作品多一些,对自己的写作就会有一个标尺。“看得多写得多,自己也会有自信,甚至会觉得自己写的不比经典差。”梁晓声指出,只有读得多一些,才能奉献得多一些,对审美甚至对风景都会敏感些,对美的敏感性养成后,会反哺创作本身。

梁晓声表示,不一定要把读书和刷视频以及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对立起来,但文科生的人生与多读经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读书的文科生,本身就已经是在‘躺平’了。”“对于年轻人来说,书就在那,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如果一切都很寻常,但假如还有一件事能让人生变得不寻常起来,那大概率只有读书这件事,机会就在我们面前。”梁晓声寄语青年读者。

(主办方供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