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织交会”意向成交额达35亿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钟金法 刘苏东 文/图
2024-11-22 18: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据统计,本届“织交会”意向成交额达35亿元,充分体现了大朗毛织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市场前景

11月22日,第21届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织交会”)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圆满落幕。展会期间,现场人流如织,气氛热烈,来自全球的采购商、行业专家和消费者,以及参展企业都在展会中收获颇丰。据统计,本届“织交会”意向成交额达35亿元,充分体现了大朗毛织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市场前景。

本届的“织交会”首次设立分会场同步举行,成立东莞市服装服饰行业供应链联盟,大朗被官宣获得2026年第95届国际毛纺大会承办资格,与虎门“世服会”同期举行等。同时,基于毛织产业的深厚底蕴,大朗镇还与行业龙头、权威机构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多个领域上建立了合作关系,致力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毛织工艺传承发展示范区,构建集现代、智能、时尚于一体的千亿级毛织产业集聚区。

本届展会上,最突出的当属“AI+来莞定制”服务,通过与凌迪科技公司和设界科技集团的合作,大朗毛织产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新突破,最快2小时即可定制出专属毛衣的创新服务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展现了大朗毛织产业在新时代的科技魅力。

纱线展作为“织交会”的传统重头戏,今年同样吸引了大量关注。其中蓝美纺织展出的“知冷知热”智能调温纱线尤为引人注目,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穿着体验。展会期间还举办了首届时尚织片设计总决赛,最终MIRAY/觅瑞国际羊绒产业服务平台荣获最佳创意奖,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摘得最佳开发奖。

值得一提的是,大朗镇在近年来致力于毛织文化的推广与发展,通过建立多样化的载体和平台,不断拓宽毛织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本届“织交会”首次举办了毛织文创展,展示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创新思维的毛织精品,并举办了“文化赋能 编织美好”系列活动,包括咖啡美食集市、手工展示等,为客商提供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同时,推出了毛织购物旅游路线,并开通了毛织专线,进一步丰富了大朗毛织产业的零售业态,为市民提供了精心、贴心服务。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钟金法 刘苏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