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2016年布克奖黑马赢家《背叛》简体中文版上市

特约撰稿 义琳
2020-09-13 18:37
摘要

《背叛》,2016 年布克奖黑马赢家,作者保罗 · 比第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作家。这一年的布克奖长名单中,诺奖及两度布克奖得主库切赫然在列,保罗 · 比第一举击败这位重量级对手,在评委会长达 4 个小时的唇枪舌战之后,从 13 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登上冠军之位。

《背叛》,2016 年布克奖黑马赢家,作者保罗 · 比第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作家。这一年的布克奖长名单中,诺奖及两度布克奖得主库切赫然在列,保罗 · 比第一举击败这位重量级对手,在评委会长达 4 个小时的唇枪舌战之后,从 13 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登上冠军之位。

关于它的夺冠,布克奖评委会主席如是说:"这部小说深深地扎进当代社会的心脏。自乔纳森 · 斯威夫特和马克 · 吐温以来,我第一次领略这样一种野蛮的机智。"《背叛》游走在历史与现实、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内外,漫步于危险议题、社会暗面和阶层枷锁的高悬钢丝上,在荒诞、幽默、讽刺与戏谑之间穿针引线,编织出一个风格强烈的当代美国黑色寓言。这是近年来美国最滑稽有趣的小说之一,被誉为" 21 世纪第一部堪称伟大的讽刺文学"。

用一万个笑话,嘲讽美国的一万种现实

因为一部《背叛》,保罗 · 比第比肩乔纳森 · 斯威夫特和马克 · 吐温。《纽约时报》称,这是喜剧文学的里程碑;《卫报》说,它的笑料密度是一个喜剧作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亚马逊上,一位读者说这本书让人笑出眼泪;而 2016 年布克奖评委、文学专业出身的英国演员奥利维亚 · 威廉姆斯说,读这本书,会笑得停不下来,无法入睡。

《背叛》的幽默或者说黑色幽默既自成一格,又深具渊源:整部小说从头至尾绝无一丝松懈,保罗 · 比第的天才之笔真正成就了句句皆有笑点、包袱信手拈来,汪洋恣肆、气势如虹;与此同时,又可看到冯内古特和约瑟夫 · 海勒那标志性的荒谬之笑的魅影。在《背叛》这场荒唐喜剧中,上至总统、大法官,下至过气明星、同乡情谊、城市规划,一切都被保罗 · 比第大胆拿来,做了笑柄。戏仿、反讽、类比、双关,种种嬉笑手段,保罗 · 比第运用自如、举重若轻。

一个个笑话目不暇接,是对小说中荒诞世界的讥笑,也是对小说外晦暗现实的嘲讽。保罗 · 比第嘲笑消费主义、性别政治、职场潜规则,嘲笑怠惰的政府、流行的谎言、虚假的繁荣。热闹的笑声中,含着冷眼的讽刺,《背叛》以数不尽的玩笑掘开了美国的历史与现实,揭开这个国家被人忘却的面相,以及被人忘却的压迫、不公和人为隔阂。

《旧金山纪事报》刊文指出:"马克 · 吐温早已巧妙揭示,在美国,遍地都是值得嘲讽一番的人与事。但谁是当代的马克 · 吐温?答案是保罗 · 比第。"被誉为"天才之作"的《背叛》,以其难得一见的喜剧天分与讽刺智慧,刮起一阵黑色幽默强旋风,这阵旋风包罗万象又毫无顾忌。在保罗 · 比第的词典里,没有"有限",更没有"禁忌"。

包罗万象的智识巅峰,触碰禁忌的当代奇书

《背叛》可谓 21 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幽默之最,同时,它也堪称当代小说的智识巅峰。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历史、体育,电影、音乐、舞蹈,保罗 · 比第博学广识而又匠心独运,从孔子、奥巴马到二战、黑帮,从说唱、棒球到好莱坞、《摩登时代》,一切皆可妙用,汇入《背叛》至为渊博的讽喻巨石阵。每一个长句、每一个段落都是一气呵成,点铁成金的玩笑与笑话接踵而至,仿佛智力的托马斯大回旋,让人头晕目眩。《纽约时报》如此评价:"它的开头一百页是美国文学中的登峰造极之笔,那些一针见血的句子让人划重点划到胳膊发酸。" 《背叛》不啻为一部既考验笑肌又考验脑回路的当代奇书,《卫报》甚至说,"你读《背叛》越久,就越聪明"。

《背叛》是狂野的叙事。这种狂野不只在于暴雨般的丰沛语言、烈焰般的讽刺强度,还因为保罗 · 比第的百无禁忌。在布克奖评委会为《背叛》该不该夺冠而激烈交锋的 4 个小时中,它冲破禁忌话题的尖锐性,必定是争议的中心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背叛》所讲述的美国故事,谈他人不敢谈,笑他人不敢笑。《背叛》直白地嘲讽一切,问出那些人们不愿面对或假装不存在的问题:众生平等,是已经确立的现实,抑或只是一句刻在最高法院大楼门楣上的口号而已?

保罗 · 比第探入了当下社会的危险议题,在社会矛盾、阶级对立和政治现状的地带,开足火力发起猛攻。"我坐在有着厚厚衬垫的座椅上,它就跟这个国家一样,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舒服。""除了路标和随意划定的边界,城市到底是什么?"《背叛》敲击着公正与不公、富裕与贫穷、有权与无权的边界。它嘲笑有权者的冷血嘴脸,但也讥讽凡庸社会中的另一种隐形倾轧。《卫报》评价,《背叛》是"美国多年来最为尖锐的讽刺文学作品,粉碎了神圣之物,打破了群体幻觉。它的幽默绝不点到为止,而是刺入了复杂而令人不安的美国社会真相的深处"。

《背叛》充满笑声,即便触到感情柔软之处,就要溢出眼泪时,保罗 · 比第也总是笔锋一转,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句子引向一个玩笑。然而,它犀利,却并不刻薄;它冷眼注视一切,但并不冷血。在百无禁忌的嘲讽中,它关注的是那些无法发声的人的生存真相。

最洪亮的笑声,复仇最残酷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作品让人们明白:世界上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有很多矛盾、很多虚伪。"保罗 · 比第这样表述自己的创作初衷。当一个国家的公共舆论场言必"政治正确"时,不公是否真的就消失了?在《背叛》这出讽刺喜剧中,这个问题潜行其中,映照出复杂社会中的众生相。

时间,当代美国;地点,洛杉矶狄更斯城,脏乱差贫民区、底层人民聚居地、暴力频发的危险之都;人物,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男孩、大学生农民,本名为 Me,他的女友叫他棒棒,他的奴隶叫他主人,他的同胞叫他叛徒,他的国家叫他罪犯。他在心理学家父亲一系列疯狂的精神实验中长大,迎来双重丧失的成人礼:父亲横死于警察手中,狄更斯城因有碍洛杉矶声名,在地图上悄然"被消失"。左手西瓜,右手喇叭,他构想出一个找回狄更斯城的奇异计划,却同时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以死抗议 ……

在这个怪诞的故事中,父亲当街暴打儿子以测试社区是否"乐于助人",一个人下车转了几圈就死在了警察的枪口下,黑人不停地抱怨"墨西哥人太多了",墨西哥人却在说"我不是墨西哥人",而一个年轻的农夫正妄图带着他的"非法"奴隶,用连夜在地上画几根线的方式,把家乡找回来。这是一个小人物对抗荒谬现实的欢腾闹剧,有一丝堂吉诃德的气味,保罗 · 比第借用一串离奇的事件,揭开了时代的沉默隐情,撕下了伪平等社会的假面。

在荒诞不经的笑声之下,是千疮百孔的当代美国,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种族藩篱、性别不公、教育分化,《背叛》用无权者的放声大笑告诉我们,平等是一个谎言。它在虚构中写出真实,以表面的诡谲包裹社会的真相,用怪异的隐喻道出世态的丑陋。"如果林肯能够重回人世,他会说些什么呢?他会看报纸,发现他所拯救的那个联邦现在成了一个功能失调、富豪掌控的国家,发现他所解放的人民现在屈膝成了节奏、说唱和掠夺性贷款的奴隶,发现他的才艺如今更适合在篮球场上而不是在白宫里展示吗?"《背叛》是一场质问,又是一场战斗,它以大笑为武器,瞄准了伪装出来的公平与正义,撬开一条缝隙,让我们看见无权无势者的真实生存。

保罗 · 比第说,"幽默,是对现实的复仇"。《背叛》正是这样一部喜剧外壳的深邃思考之作,它让你开怀大笑,更让你掩卷深思。

《背叛》

保罗 · 比第著

译林出版社 2020 年 9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特约撰稿 义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