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光场3D显示屏、眼科手术机器人......中山大学多个“黑科技”产品在高交会上“俘获”客商

读特新闻记者 张瑞雪 文/图
2024-11-16 22:3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数十位企业在这里寻求合作意向。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读特新闻记者走访中山大学展位了解到,在为期三天的高交会期间,该展位吸引众多访客参观,并与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中山大学展出裸眼光场3D显示屏产品。

在其展位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台32寸裸眼光场3D显示屏。记者在现场观察到,这台显示屏裸眼就能看清屏幕中的立体图像,不需要佩戴眼镜,画面生动清晰,立体感很强。

“我们针对视觉疲劳研发了这种三维显示屏,看久之后也不会出现眼睛疲劳或眩晕的情况。”该项课题组成员、中山大学学生罗名活对记者说,该屏幕的应用前景广泛,特别是在博物馆展览和医疗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该屏幕通过生动展示,使文物焕发新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医疗场景中,该技术也可用于精确展示病人骨骼构造及肺部病理分析,帮助医生精准诊断。

中山大学学生罗名活接受采访。

据了解,该项成果是基于矢向光束的空间叠加,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光场显示技术,并基于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路径,搭建完成不同尺寸的裸眼光场3D显示屏。相关技术在车载显示、3D游戏、医学、培训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在裸眼光场3D显示屏旁边,是高精度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在展位播放的宣传片中,眼科医生正在用该手术机器人为病人做眼底手术。

“它最大的特点是帮助临床的眼科医生去解决很多手术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微米级的精度操作,人手的颤动,手术中视野受限等临床痛点。”中山大学展位工作人员王义云对记者表示,该机器人主要用于眼底手术,已在全国13家临床中心进行了多例手术。医生还可以远程操控设备进行手术,该设备填补了眼底手术机器人的空缺。

中山大学展位工作人员王义云接受采访。

中山大学展位展示的光谱相机。

记者注意到,还有几台仪器摆放在展台上——这是不同系列的光谱相机。“这些产品可以快速检测农产品的成分,并且做到了感存算一体化。”中山大学博士刘灵燕对记者说,该产品的核心是做传感器和光谱仪,无需取样再拿到实验室去分析,就能够快速、无损检测农产品成分,并将其数字化之后再呈现出来。可用于检测农产品的物质成分是否超标,包括中草药,烟草,茶叶等,也可用于检测工业产品是否合格。

中山大学博士刘灵燕接受采访。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张瑞雪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