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藏书何为?著名投资人、藏书家王强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享心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4-11-16 21: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15日,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著名藏书家专程赶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师生分享“AI时代为什么还需要藏书”。

神仙湖分享会主理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作家胡洪侠担任对话主持。他称王强虽是“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是成功投资了小红书、kimi、完美日记等产品的投资人,但他自己最重视的是读书人、藏书家身份。

王强从参观港中大图书馆时发现“手机休息处”开始,分享自己的观察。他表示,如今的碎片化信息呈现方式,并没有影响到知识的原本样子,但对于使用者来说,载体本身会影响到人对于完整知识的获取能力。手机等新媒介的出现,使人们感知到的时间变成原子化,而这对于创造力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当我们对于时间的概念变成原子化,那么感知事物的深度就无从谈起。”王强说。

“那些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如果他们不读书,天天看碎片化的信息,他们怎么能够跑过我们普通的人类?”王强认为,在这个信息高度碎片化的AI时代,深度阅读已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量、高质量的阅读,会使人在进行判断、预估时,获得更准确的理解。

作为一名藏书家,王强对搜集藏书的品相、装帧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标准。他特别强调自己一心收集品相完好的英文经典以及极富装帧之美的书籍。他认为,在当今时代藏书,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对于知识与美的“狩猎”和“收集”能力,是一种“精神锻炼”。“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这种状态,至于是不是通过收藏书籍或者阅读纸质书获得,这并不重要。不过,纸质书作为思想和知识的容器可能会被替代,但它的美并不会被替代。AI时代更是如此。”

王强是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基石院士。多年来他持续寻书、藏书、读书、写书,他对外文书的品鉴启发和引导了许多人。著译有《读书毁了我》《书蠹牛津消夏记》《思想的邮差》《破产书商札记》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神仙湖分享会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倡导,资深媒体人、驻校作家胡洪侠主理,目前已经举办了四期。这个分享会将继续邀请海内外各路大神来神仙湖畔一游,与港中大(深圳)师生面对面,融铸情怀,激荡思想,分享世界。

(活动方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