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迎来百年校庆,深圳校区与科学之城双向奔赴共赢未来

宝安湾
2024-11-13 07:12
摘要

深圳校区已拥有17个整建制学院、布局23个一级学科

11月12日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坐落在光明科学城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前一晚灯光璀璨,一场“迎百年校庆亮灯仪式”,将校园装扮得璀璨夺目。百年中大一脉相承的红墙绿瓦,与五颜六色的现代化灯光,仿佛历史与未来,就这样在光明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交融。其实,百年中大与科学之城,早已开启了一场步履不停的双向奔赴。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结缘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光明拔地而起

红砖古老,绿瓦苍翠,见证了世纪中大的沧桑变化。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校区,一脉相承的红砖绿瓦风格历久弥新,在光明科学城散发出新的魅力。

这里曾经杂草丛生,遍布低矮民房、工业园、鱼塘等,随着深圳校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模样。2015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成立,光明从此与中山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土地整备攻坚,是启动深圳校区建设后的一大难题。深圳校区一期144.8公顷的建设,土地的权利人涉及人员范围广、跨区多,历史问题复杂,权益人诉求不一,土地整备受影响群众达3万多人。

为了支持深圳校区建设,光明不遗余力。两年时间,光明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地为拆迁征求民意,整个项目累计签约270多份,大小谈判5000余次。

深圳校区的土地整备凝聚了深圳市、光明区政府集体智慧与力量,倾注了深圳校区所在的新湖街道及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2018年底,规划用地内的最后一栋建筑物拆除,土地整备工作完成。

经过两年建设,2020年8月24日,深圳校区竖起了欢迎师生入驻的欢迎牌。光明区政府、街道和社区的干部群众早已将深圳校区周边的环境和道路布置一新,欢迎彩旗和横幅沿路可见,第一批学生正式进驻。

如今的深圳校区已拥有17个整建制学院,布局了23个一级学科,并在深圳建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以及多个科研院所。

深圳校区在校生中,全日制本科生人数已近万人,研究生人数逾52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00多人,博士研究生超过1700人。

 使命 

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服务国家战略

深圳校区因何而建?

2015年,中山大学将“跻身国内顶尖、世界一流”作为学校“十三五”期间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山大学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设深圳校区,并在深圳校区重点布局新医科和新工科,正是为了快速补足中山大学工科短板。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样是光明区的重大使命。

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光明科学城,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使命在肩,深圳校区发力打造医工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光明科学城也围绕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谋篇布局。

数年间,光明科学城已集中布局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在建和运营数超20个。其中,深圳校区发展迅速,所建设学科归属学科领域均为ESI前1%,有8个学科领域已进入ESI前1‰。

中山大学与光明相向而行,持续在各领域深化交流合作。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已经开办,成为光明基础教育一大名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被授予《光明区全面全生命周期管理计划》首批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基地,布局在光明科学城的精密测量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已启动建设……

随着深圳校区在“未来技术”领域布局,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柔性电子等新兴工科专业,光明区加快构建囊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在内的“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双方在教育、医疗、产业等各领域的合作将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融入 

积极融入光明科学城建设规划

成立六年来,光明区发展定位实现了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三级连跳。日益璀璨的光明,正在让更多人选择光明、留在光明。

作为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之一,深圳校区也以其发展,不断为光明、光明科学城发展助力添彩。据统计,深圳校区开办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类项目49项,已累计获得各类科研经费支持24.5亿元。迄今,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9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山大学将重点加快新建学科发展,推动深圳校区建设积极融入光明科学城建设规划,全链条、全覆盖对接深圳产业发展需求,尽快形成与中山大学、深圳市实力与地位相匹配的学科竞争力,并进一步加强市校合作、优化校区管理体制,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校区管理服务水平。

立足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新历史起点,深圳校区将逐步建设成为保持办学传统,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大学园区,为深圳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光明区将坚定扛起时代赋予光明的重大使命,依托深圳校区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积极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道路!

一场美丽的双向奔赴,正在步履不停,奔向星辰大海。

中山七院扎实开展“七个一百”系列活动

包括讲100堂党课、办100件民生实事等,以实际行动献礼中山大学百年华诞

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迎来100周年华诞。世纪中大,山高水长,百年芳华,薪火相传。作为中山大学设置在深圳市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站在新起点上,特别策划和组织开展了“七个一百”系列活动——讲100堂党课、办100件民生实事、引育100名临床骨干人才、开100场学术会议、访100位名医名师、评100份优秀病历、办100场读书会,以实际行动向中山大学百年华诞献上真挚的祝福。

据悉,中山七院党委高度重视百年校庆活动筹备工作。今年初,院党委办公室牵头印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献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七个一百”系列活动方案》,系列活动由院党委统一组织、充分动员,全员参与,贯穿2024年始终,活动环环相扣、七项联动,激发了奋进的强大动能。截至目前,共开展77场党课、69场民生实事、109场学术会议,引育77位名骨干人才,访9位名医名师,举办81场读书会,评160份优秀病历。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七个一百”系列活动层次高、规模大、时间长、成效显著,既全面展示了中山大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丰硕成果,又通过献礼百年校庆为契机加速促进医院医、教、研、管、文协同发展,更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在校园师生乃至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忆往昔,日曛雨濯赴山海。抚今朝,奋楫笃行不曾怠。通过开展献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中山七院很好地将传承弘扬中山大学优良传统和中大医科“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精神,与激发全院师生员工爱校、爱院的热情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校庆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院职工“树中大情怀、建世界名院”的使命感,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凝聚起把中山大学加快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发展合力。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刘冉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