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揭牌,并发布“国际红树林中心”标识。
该标识的“IMC”,为“国际红树林中心”英文名International Mangrove Center 缩写。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红树林及湿地植物。视觉C位的旗舰物种黑脸琵鹭,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属于鹮科琵鹭亚科。福田红树林湿地和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这两大国际重要湿地,为其全球重要栖息地之一。该标识视觉新颖简洁、动静兼容,既充分表达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愿景与宗旨,也期望能激发全球人民对红树林的关注和热爱,一起守护家园、书写美好未来。
黑脸琵鹭飞过福田红树林湿地。图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由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主办、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的标识全球征集活动,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得到广泛响应。来自中国、马达加斯加、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的设计者,共提交了645份报名资料、1039件设计作品,通过专业评审、公众投票、综合评定等环节,选出最终版本。
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署,“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揭牌。这一系列里程碑式事件,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对深圳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意义非凡,也标志着深圳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黑脸琵鹭飞过福田红树林湿地。图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是独立、非盈利性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愿景是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合理与可持续利用;宗旨是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及其他毗邻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合理且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与联合行动,加强《湿地公约》和相关多边环境公约履约,达成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甘霖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