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香港观鸟会统筹的“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4”公布结果,黑脸琵鹭全球数量今年微升至6988只。后海湾(深港)为其全球第三大栖息地,录得375只,同比增25.4%。
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由中国香港观鸟会1994年发起和统筹,2024年于1月19日至21日进行,动员逾200名保育专家及义工,观测点覆盖全球150多处。
今年,全球共录得6988只黑脸琵鹭,较去年的6633只增加355只,按年升幅5.4%,连续第三年保持逾6000只水平,数量趋于平稳。其中,后海湾(深港)黑脸琵鹭数量在去年跌破300只大关后,今年回升至375只,增幅为25.4%,恢复近年水平。
黑脸琵鹭在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栖息。(鹿向荣 摄)
数据显示,同期中国台湾继续是黑脸琵鹭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数量轻微下跌至4135只,按年下跌2.2%(93只),占全球总数59.2%。后海湾之外的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录得共1630只黑脸琵鹭,较去年增加24.7%(323只),分析认为与湿地保育取得成效有关。而黑脸琵鹭全球数量跌幅最大的地区是中国澳门,高达38%,由去年的21只跌至今年仅13只,分析认为与城市发展干扰倍增、湿地保育力度不足有关。
深圳观察员参与2024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
黑脸琵鹭是湿地旗舰物种和质素指标之一,也是《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条件之一——一个水鸟物种总数占全球族群1%。
综观过去20多年的数据,得益于野生动物保育及湿地栖息地、迁飞通道跨域保护等,黑脸琵鹭全球数量从首次录得不足300只到2024年6988只,持续上升,并再创新高。
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认为,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和深圳福田红树林两处国际重要湿地,与周边鱼塘湿地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对黑脸琵鹭极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当前,黑脸琵鹭全球数量虽保持稳定,但保护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全球湿地面积不能再减少,后海湾(深港)急需提升鱼塘区生态价值,加强湿地和水鸟的立法保护,配合良好的栖息地管理,才能吸引更多黑脸琵鹭。
深圳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