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钢构负责钢结构深化设计、制造和安装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B塔项目进入核心筒及裙楼负5层、塔楼外框负6层钢结构安装阶段。
记者获悉,该项目钢结构总用钢量达6.1万吨,塔楼高度394.4m,地下8层,深度42.35米,打破全国民用建筑基坑最深记录。“由于基坑深邃又狭窄,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多,给钢结构施工带来极大挑战。”钢结构工程项目经理蔡荣根表示,面对难题,项目团队采用国际领先技术,接连攻克地下钢结构施工三大难关,让这颗钢铁‘参天大树’牢牢扎根地下。”
项目施工现场航拍图
B塔地下室钢结构示意图
项目钢结构示意图
巨型柱脚,落地生根
据了解,B塔共有16根巨柱支撑。为完成塔楼16根巨柱扎根固定,每个柱脚采用巨型锚栓群组。最大单个锚栓群组直径2.95米、高度约5米,重约12.8吨,由36个直径60毫米、埋深3米的GLG850级高强锚栓组成。由于锚栓群组结构复杂,且地下负八层安装作业面狭小,交叉作业多,限制了锚栓群组的安装操作空间,增加了作业难度和安全隐患,不宜采用传统吊装工艺。
锚栓安装
中建钢构在原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升级版“特大型钢柱脚锚栓群施工技术”,采取地面“整体拼装”+“整体吊装”施工方法,巨柱锚栓群组提前插入施工,提高效率、节约工期。同时,采用“多机协同原位散装”新方法,解决基坑支护板导致无法垂直吊装的问题,实现更简单高效的施工效果。
井字钢梁 ,“花”开正艳
负8层底部局部为井字型抗冲切型钢梁,整体截面达9*9米、单根重约10吨、总重约40吨,看上去如盛放的鲜花。一方面,由于整体体积庞大、重量超过了动臂塔吊的承载极限,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楼层多、基坑内支撑密集、结构复杂,导致吊装空间受限,无法正常就位。项目部采用“分段原位散装+倒链吊装”方式,运用“多支点逐级分段安装”新工艺,顺利完成40吨井字型抗冲切型钢梁悬空安装。
井字形抗冲切型钢安装
分支溜管,均匀“浇灌”
面对底板浇筑量大、向下输送深问题,为保证底板浇筑质量与效率,项目制造安装2套创新型多分支超高溜管系统,溜管系统的溜管单管最长16.6米、重1.04吨,料斗平台最大重量2.02吨。由于单管尺寸长重量较轻,导致在吊装时受不固定侧向力影响,极易发生大尺度偏移,从而无法精准吊至安装点,且垂直方向受狭小空间限制,因此,项目部分别于由负7、负4、负1设置安装位置,并采用“整体分装+局部整装”的思路,由负7层开始,采用后植筋实现精准定位,先分支后主干,向中心层层收拢,为底板浇筑提供有力支撑。
溜管安装
构建深圳湾全新“超级景观”
B塔项目位于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湾三路与白石四道交汇处东南角,中央绿轴和未来城脊组成的“超级十字”的中心节点,与A塔、C塔共同构成十字交汇处的超级高塔。
项目在设计上采用“鹏跃之巅”这一意向作为出发点,塔楼如鲲鹏展翅并向上延伸,立面上伴随着上升的扭转形成波光粼粼如羽毛般的肌理,以舞动的身姿融入超总片区的天际线。
项目效果图
据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35.5万平方米。结构体系上,钢结构采用带环桁架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的结构体系,总用钢量6.1万吨。项目钢结构由地下室、地上塔楼和裙楼钢结构三部分组成,地上82层,高度394.4米,地下8层,深度42.35米;裙楼总高60.1米,共12层。项目融合高端商业、超甲级写字楼、文化等复合业态,建成后,它将成为湾区国际科技金融中心,重塑城市天际线,构建深圳湾全新“超级景观”。
(图片由中建钢构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