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这是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娜在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香洲小学的一节生动示范课上的开场白。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为载体,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也拉开了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助力汕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帮扶活动的序幕。
10月28日至29日,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副院长姚中化率领一支由小学全学科教研员、学科名师组成的教研队伍,前往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的香洲小学和汕尾中学,开展了一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教育输出活动。通过全方位指导,推动汕尾市城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该区域加快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见面会上,姚中化强调,教育输出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将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将光明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引入汕尾城区,与当地的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教育创新之路,推动两地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教研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指导、教育决策咨询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四大核心领域展开。通过上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听评课等多种方式,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的专家们深入香洲小学和汕尾中学的日常教学课堂,针对课堂实际问题进行精准指导。他们依据不同学科和学段的特点,结合帮扶地区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光明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为期两天的帮扶活动中,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的专家们不仅为汕尾市城区的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汕尾市城区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当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头雁示范”的引领下,汕尾市城区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责任。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教育帮扶活动不仅体现了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对汕尾市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彰显了其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片由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