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聚集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各类人才总量已超698万人。在11月1日举办的“2024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的“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圆桌交流环节,在主持人澳门科技总会会长贺建东的精彩提问下,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光展开交流,分享了行业发展趋势及在深创新创业的心得。
“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圆桌交流。
创新人才选择扎根深圳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掌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截至2024年6月底,比亚迪商用车全球累计销售超11万台,其中新能源卡车及专用车销售超3万台。充分展现了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海外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比亚迪有10万名工程师,我就是这10万名工程师当中的一分子。”谈及选择比亚迪和深圳的原因,凌和平表示,他学的是汽车专业,毕业后想找一个跟专业对口的工程师岗位。后来听说比亚迪想做新能源汽车,觉得这是一个方向,“既能设计汽车,又能设计跟别人不一样的汽车”,所以选择了这里。并且比亚迪总部位于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创业的沃土、先进的城市,这也让自己更加坚定了选择。
凌和平表示,深圳之所以能成为创新的沃土,跟政府的努力分不开。
“创新是从0到1的过程,其中有很多变量,如果引导得好会形成增量,如果引导得不好,就会扼杀在摇篮。”凌和平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说,深圳市制定了很多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将两万多台燃油出租车变成电动出租车就需要很大的勇气。此外,对于司机关于新能源汽车辐射和安全性能的担忧,深圳市政府积极组织有关部门、企业和机构进行实验检测和科普,打消群众的疑虑。通过这些一点一点地服务,才让创新真正落地。
“在20年前,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把新能源车做到今天这样。有创新政府、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这是我作为普通工程师的体会。”凌和平感慨道。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
总部位于深圳的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在业内的发展也备受瞩目。作为企业创始人,周光表示扎根深圳其实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周光表示,他本科学习的是数学和物理,2011年毕业后,机缘巧合选择了人工智能赛道。当时人工智能特别热,但人才极其稀缺,他感觉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突变性的技术革命。“一定要做AI,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些机会,不要辜负这个机会。”
在周光看来,深圳对于创业者有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环境包容、产业链完善,这是吸引他落脚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自己选择回国是希望能为推进物理世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尽一份力。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光
引进10万名工程师,创新不可想象
比亚迪不仅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头,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销售冠军。近日比亚迪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度的营业收入破纪录达到了2011.25亿元,日均达22亿,同比增长24.04%,首次实现了对特斯拉季度营收的超越,引发行业关注。
凌和平表示,大众对比亚迪的了解更多是汽车,但其实比亚迪的产业还有电子、新能源和轨道交通。
比亚迪的创新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凌和平表示,在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常与工程师团队一起讨论,这能倒逼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技术,不懂技术就没有话语权。而且管理人员了解技术,更有利于公司不同产业的融合创新。“深圳市的政策又特别好,我们引进了10万名工程师,这个创新是不可想象的。”
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圳企业的发展也十分亮眼。“以前看到的都是路上顶着‘大花盆’的叫自动驾驶,现在不是,你买的车就带自动驾驶的功能,这也是AI技术的突破。”周光解释称,人工智能2.0即ChatGPT的出现带动了人工智能的进步,使计算机也能做到像人类一样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以汽车为例,现在的智驾汽车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道路场景,并不是靠代码写出来的,而是通过让汽车学习人类的驾驶数据来实现。
“可能五年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由AI驱动的。”周光表示,从汽车引发的物理通用AI会影响千行百业。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