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2024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上举行了“养老金融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
该论坛由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金融商会养老金融专委会和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协办支持,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冠名,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支持,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给予学术支持。论坛汇集了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养老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
深圳市银行业和保险业养老金融评价体系发布
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朱江在论坛中详细介绍了深圳市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他提到,深圳市已完成首批684个银行网点的助老驿站挂牌,15017个营业网点无障碍改造,并设立了1092个老年群体专属服务窗口,以提升老年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在养老金融产业投资渠道方面,深圳已经形成了包括股权、信贷、债券、信托、资管以及政策性融资在内的立体化服务模式。朱江先生还强调了深圳市在个人养老金业务方面的显著进展,包括21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了405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及6.2万人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销售金额达到44亿元。此外,深圳市智慧养老的银联卡发卡量已突破110万张,覆盖超过九成的60岁及以上在深常住老人。他强调,市委金融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养老金融发展,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迎带来了“寿险+养老,打造养老金融新业态”的主题演讲。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财富管理总部总经理黄小倩在论坛上探讨了信托在养老金融新生态中的赋能作用。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万晟在论坛中分享了农业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交通银行总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李利,在论坛上讨论了养老金融创新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助力。北京方圆金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许之怿在论坛中从投资人的视角分析了银发经济的机会与挑战。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创新研究部负责人孙俊奇发布了深圳市银行业和保险业养老金融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旨在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促进跨领域合作,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老年人福祉提供支持。
政策支持:金融赋能养老产业
政策支持为金融在养老产业中的角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通过提供专项贷款、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专家们讨论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促进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中来。例如,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智慧养老金融产品;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在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时的风险。
跨境合作:共筑养老金融生态
展会期间,深港两地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成为焦点。深圳市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会与香港安老服务协会的合作备忘录签署,标志着两地将在养老金融服务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跨境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标准的统一,也为两地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养老服务合作方面,将充分发挥香港养老服务的标准引领作用,推动组建两地专家团队开展养老服务、护理人才等标准的交流研讨、起草、发布及试点等工作,打造深港融合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共同推动促进养老服务标准衔接。
在养老产业合作方面,建立两地养老护理员等岗位互认标准,建立健全养老产业人才共同培养机制,在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养老服务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乐龄科技研发优势和深圳智能制造优势,发挥香港安老服务协会和深圳市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会桥梁作用,推动深港乐龄科技的创新研发、产业融合,推动深港老龄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照片由深圳幸福健康集团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