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中山召开

中山+ 中山日报
2024-10-26 15:35
收录于专题:中山新闻
摘要

他认为,此次论坛实现了博物学文化的“五通”,即中国与外国博物学文化的相通、一阶博物学实践与二阶博物学研究的相通、A学科与B学科的相通、专业与业余博物学的相通以及高雅与通俗博物学的相通

10月26日,第七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主会场凯里亚德酒店南区会议中心店和分会场中山詹园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辨证通讯》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广东中山詹园、四为书院联合承办。

第七届博物学文化论坛主会场邀请全国不同领域的研究专家和博物学实践者,从博物学出版、新博物学文化运动、传统博物学名物考证、博物旅行实践等方面进行大会报告;分会场分为中国传统博物思想、博物学与科学、博物学实践与旅游经济、博物学与艺术创作、古典博物学考证、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书籍创作与出版和博物学图像研究八个板块,共有56位嘉宾从各个方向进行博物学相关研究和实践报告。

10月26日,第七届博物学论坛在中山市南区街道开幕。 记者 缪晓剑 摄

整个论坛活动的报告丰富多元、精彩纷呈。当代博物学文化运动倡导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对此次论坛中精彩的博物学文化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此次论坛实现了博物学文化的“五通”,即中国与外国博物学文化的相通、一阶博物学实践与二阶博物学研究的相通、A学科与B学科的相通、专业与业余博物学的相通以及高雅与通俗博物学的相通。此次博物学论坛无论从研究者专业还是汇报内容上,都打破了学科限制,真正从学术研究到生活世界实现了博物学文化的交流汇通。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首次博物学文化杰出贡献奖表彰活动,此奖项分别颁发给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编辑李聪颖、中山市詹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王钊,旨在表彰他们近年来对博物学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论坛期间,举办了首次博物学文化杰出贡献奖表彰活动。记者 缪晓剑 摄

会后,组委会安排了博物学实践活动,论坛邀请各位嘉宾前往广州海事博物馆参观近期策划的展览“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此展览通过实物与展板结合的形式,向观者展示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下的博物学世界。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