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成为“自己人”是怎样的体验?马峦街道这样建设国际化街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江浩瀚 雷诺
2024-10-25 18: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很乐意和一个这么优秀的服务国际友人的组织一起,为城市更加国际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更多国际人才感受、了解到这里国际化建设的成果。”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工作生活的印度友人Jay,如今已是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老朋友”。对于马峦街道的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他从接触服务到参与其中,感触也越发深刻。

自国际化街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马峦街道积极以吸引国际人才、加强文化交流为立足点,扩大国际化街区服务影响力、优化服务内容、打造品牌化特色,推动城市更加富有活力、包容开放。

扩大服务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Jay与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结缘”始于他对于女儿入读辖区幼儿园相关事项的咨询需求,在寻求帮助过程中了解到马峦街道国际化街区相关服务的存在,最终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顺利入学。

在此种“需求——服务”的基础模式之上,随着国际化街区建设的深入,马峦街道国际人才服务的影响力正以更多方式“开枝散叶”般扩散。如Jay一样接触过马峦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相关服务或参加过街道国际文化交流相关活动的国际人才们,无形中都在向更多人群传播相关服务的内容及效果。其中如Jay一般的热心参与者,如今更亲身投入到相关建设工作中,身体力行地扩大着国际人才服务的影响力。

马峦街道还结合短视频等当下有热度的传播方式,记录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各类国际化活动,不仅让深圳本地居民更加了解国际化街区建设的进展,也让外籍人才了解相关服务内容。此外,街道充分利用外籍人才的个人宣传平台,通过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分享在马峦的生活体验和参与国际化建设的点滴,以他们的“社交圈”带动更多人接触了解相关服务。如深圳技术大学的德语教授Sammy在和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接触熟悉后,主动提出成为国际志愿者,并每月定时为辖区内学生开展德语课教学课程,为国际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磨服务更精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马峦街道在国际化街区建设中持续改进服务内容和形式,定时更新服务内容指南,以满足国际人才实时的多元化需求。马峦街道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归纳整理,将新近有代表性的国际人才咨询问题或建议收集起来,并通过线上调查和线下访问等渠道,及时把握新的服务方向与需求。

近期,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完成的大万世居英文版导览发布工作,邀请了来自英国的国际志愿者Chris合作完成,并录制成音频。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边游览边收听,更好地促进优秀文化向外传播。

创新服务特色化,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结合辖区的具体资源和实际情况,马峦街道在国际化街区建设中提炼凝聚特色品牌效应,打造了“马峦风韵·国际共赏”“马峦灵韵·国际共绘”和“马峦雅韵·国际共乐”三大系列活动,以更鲜明的特色吸引辖区中外居民参与相应兴趣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

其中,“马峦风韵·国际共赏”系列活动依托辖区内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推动国际人才更好地感受辖区风貌与区域文化。相关活动如马峦山郊野公园博物行、国际戏剧人才沙龙等。“马峦灵韵·国际共绘”系列活动则更加细化,表现为各类文化活动和语言课程,旨在开阔居民群众国际化视野,为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国际交流打好基础。“马峦雅韵·国际共乐”系列活动以中国节日特别是经典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应时的传统节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国际人才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马峦街道已成功举办了国际化街区建设文化交流活动21场,共有来自印度、伊朗、塞尔维亚、巴西、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芬兰、英国、越南、马来西亚等20余个国家的70余位国际友人参与。并建立了外籍人才数据库和微信群,提供国际资讯和汉语学习资源,相关服务广受国际人才好评。

据介绍,未来,马峦街道将继续深化国际化街区建设,不断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打造更多特色化优质品牌活动,为已经及计划来到辖区的国际人才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共同推动更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形成。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江浩瀚 雷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