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孔雀》深圳演出3天4场,杨丽萍深圳现场教学“孔雀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24-10-24 09:5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杨丽萍深圳现场教学孔雀舞。

提到“孔雀”观众首先联想到的艺术家就是杨丽萍。10月23日,杨丽萍携舞剧《孔雀》主创团队,在深圳保利剧院举办分享会,“剧透”此次“孔雀南飞 再临深圳”的台前幕后。

据悉,舞剧《孔雀》将于10月24至26日,在深圳保利剧院演出3天4场。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将在剧中担纲“特别演出”。

从1986年杨丽萍创作并表演的独舞《雀之灵》获得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开始,她的艺术生涯就与“孔雀”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许多观众的眼中,她就是孔雀的化身。在其舞蹈生涯里,杨丽萍也创作了多部以“孔雀”为主题的作品。舞剧《孔雀》无疑是其“集大成者”。2012年,舞剧《孔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技惊四座。该剧改编自杨丽萍自编自导的成名作《雀之灵》,故事围绕生命和爱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展开,用舞台形式演绎人类共同的情怀,向观众传递着艺术家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舞剧《孔雀》自2012年首演之后,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所到之处皆收获鲜花与掌声,票房喜人。《孔雀》曾多次来深演出,市场反馈良好,每次深圳观众都给予《孔雀》积极、正向反馈。2022年,舞剧《孔雀》升级、焕新、再出发。此次来深演出的版本正是2022年版《孔雀》。

2022年版《孔雀》大胆启用新人演员。

10月23日随杨丽萍亮相分享会的就有“男孔雀”的饰演者杨涵、“乌鸦”的饰演者马垣涵、“时间”的饰演者范景玥。令人惊喜的是2012年版《孔雀》中“神明”的饰演者虾噶也来到了现场。据悉,他将在2022年版《孔雀》深圳站演出中再次出演这一角色。以老带新,是杨丽萍一贯以来的作风。她坚信只有在传承中,艺术才会生机勃勃。面对“如何把舞蹈事业坚持下来”的提问,杨丽萍表示,她靠的不是坚持而是热爱。“唱歌跳舞是我们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我们耕种、丰收、恋爱时都跳舞。我是偶然走上专业舞蹈道路的。这些年,我把生活中积累的感触、感受,搬上舞台,用舞蹈的方式呈现出来,所有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我们不断有新舞者出来,我的爷爷奶奶也还在跳舞,这就像老鹰带小鹰一样,先是模仿再自由飞翔。”

2022年版《孔雀》“男孔雀”的饰演者杨涵是杨丽萍从网络上发现的一名舞者。杨涵表示,自己是2012年版《孔雀》的观众、粉丝。在获得《孔雀》的角色邀约之后,他思考得最多的是,想象“男孔雀”这个角色的性格。“完成这个角色,不仅是雕塑身体,我更想弄清楚,透过我的表演,这个角色究竟能传递给观众什么?”杨涵说,“我理解的男孔雀是高贵、干净、内敛而有力量的。表演往外放很容易,但是克制、往里收还要有力量就很难了。”杨涵认为,“男孔雀”这个角色代表了东方审美,自信、有力、不张扬。杨丽萍则补充说,“男孔雀”是奉献的代名词,“整部《孔雀》里的孔雀都是美好、善良的,都在追逐真善美。”杨丽萍还称赞杨涵身体柔软,既可以完成角色阳刚一面,又能准确诠释柔美。在杨丽萍的鼓励下,杨涵现场展示了角色动作,引来现场观众一片赞叹。

“乌鸦”的扮演者马垣涵称自己这个角色属于舞台上的“反派”。他表示,自己跳了200多场《孔雀》,已经把角色从“对手”处成了“朋友”“镜子”。“一开始想的是如何完成角色,到后面我会觉得表演这个角色是酣畅淋漓的释放,流走的不仅是汗水、脂肪,还有不开心。”杨丽萍则解释说,“乌鸦”在剧中代表贪嗔痴,“乌鸦觉得孔雀羽毛很可爱,于是嫉妒、掠夺。这个角色诠释了人性里不好的一面。”

范景玥出演“时间”一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坚持练习旋转,从一个“晕车症”变成了可以单场旋转2小时+的人。

此前,该角色由小彩旗担纲。

在分享会的尾声,杨丽萍还邀请现场观众上台,学习“孔雀舞”。杨丽萍亲自现场教学,令观众们激动不已。杨丽萍优雅的手部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雀之灵”,观众们直言“做不到、完全做不到”。据悉,在《孔雀》深圳站演出中,杨丽萍也将亲自上台表演,参演“冬”之篇章,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呈现万物凋零、一片刹寂之时,孔雀迎雪而舞、涅槃重生的生命叩问之美。

记者了解到,深圳保利剧院于今年推出了“舞动国风”系列演出,包含了舞剧《孔雀》在内的多部舞剧齐聚——有自巡演以来一票难求的《红楼梦》、深圳出品荣登龙年央视春晚舞台的《咏春》、口碑爆棚的舞剧佳作《醒·狮》、《杜甫》,更有未来即将在深保上演的《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舞台上尽显经典东方传奇与中国传统美学。舞动国风,舞绘千秋。未来,深圳保利剧院还将继续为观众带来众多精彩纷呈的演出,就比如2025年初即将上演的舞剧《敦煌归来》,将会以晚唐时期的敦煌“信使团”为故事背景,联结家国文化与千年古城之间的情感纽带,演绎了一段关于信念守护,灯火延绵,爱与归思的故事。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