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张爱玲,她是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许鞍华,她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王安忆,她是2017上海静安戏剧谷“最佳女主角”焦媛——“四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在时空交错中,打造最惊艳的《金锁记》。
11月2日20时,话剧《金锁记》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
话剧《金锁记》2009年问世后,创下香港舞台剧演出场次纪录,历经6轮全国巡演,至今演出超134场,在各地留下极佳的口碑。
张爱玲的原著《金锁记》创作于1943年。时隔81年,张爱玲的文字依然如手术刀般闪着寒光,精准而残酷地剖析着世间的一切。她笔下旧时代女性的悲剧故事,对于现世依然有着穿透时光的力量、显微人性的锐利、照见现世的启示。
《金锁记》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七巧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许鞍华是香港知名电影导演、监制、编剧,《金锁记》是她唯一的舞台剧导演作品。许鞍华的《金锁记》沿用了许多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节奏明快,舞台风格化。在舞台处理上,许鞍华选择了简约“留白式”的舞美呈现,简洁利落的舞台,白色的藩篱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许鞍华表示,没有了布景、环境的限制,舞台上的自由度可以更大——从实到虚再到实,“有着更自由的空间”。
作为《金锁记》的编剧,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保留原著中曹七巧一生故事主线的基础上,对剧情作出了重要的取舍:删掉儿子长白的剧情,仅保留女儿长安与母亲曹七巧跨越两代人的故事。王安忆表示,“舍”长白,是因为后续故事过于阴暗;“留”长安,是因为曹七巧的复仇需要一个对象——同为女性之身的女儿。心智疯魔的曹七巧早已见不得任何人幸福,她将自己的仇恨转嫁到了女儿身上。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表演以大胆、泼辣、有力著称。自2009年第一次饰演曹七巧起,她每次的演绎都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012年,焦媛凭《金锁记》曹七巧一角提名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主角奖”及现代戏剧谷2012“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女主角”。2017年,她又凭舞台剧《金锁记》《阮玲玉》在“壹戏剧大赏”中荣获“最佳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