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这是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也是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后的首份施政报告。
2024年施政报告的主题是“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今年施政报告的封面沿用绿色,代表特区政府政策的延续性和关联性;绿色代表和谐、活力和繁荣,凸显香港目前正处于迈向由治及兴、千帆并举、迸发实力的时刻。同时,此次施政报告还制定附篇,取代过去两年里沿用的政策措施文件。
图源: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网
李家超介绍,团队为此举办了超过40场咨询会,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走进社区与民众沟通、听取意见,也从不同渠道共计收取了9500多份意见。
香港《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全文共提及“深圳”5处、“港深”9处、“河套”8处、“大湾区”49处,报告内容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尤其是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香港《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中
提及深圳的有哪些?
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
在深港合作方面,李家超重点提及了推动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香港将发展河套香港园区成为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
河套香港园区第一期总楼面面积倍增至100万平方米,前三座大楼将在年底起陆续落成。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园区支柱产业的租户将在明年开始进驻,其余五座大楼未来五年将全部落成。
此外,香港也正与国家有关部委探讨试行创新的便利措施,例如:港深两地园区特定人员便捷过境;利用无人低空运输,方便物资跨境流动;便利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调拨资金等。
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立“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2025年内,香港将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立“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为医药研发机构在香港及大湾区进行临床试验提供咨询、配对及转介等服务。
推动跨境铁路修建,促进深港互通
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推进《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其中洪水桥站和北环线主线分别会在今年内和明年动工,预计分别在2030年和2034年完成, 同时全力推动跨境铁路项目,包括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和北环线支线,促进香港和深圳联通。
深圳“一签多行”有望恢复
香港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的请求,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研究加速推进。
图源: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网
在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方面
《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
香港要结合大湾区优势,相互扩容
它提及
↓↓↓
特别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推动融合发展
李家超称其特别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带领特区政府及各界更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尤其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并通过多个合作专班,深化相互协调和合作。特区政府会继续通过构建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政策创新突破、共建更广的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加快带动创科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
加强大湾区医疗协作
透过粤港合作,扩展“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利用医健通平台,扩大跨境医疗记录互通;探索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及“真实世界研究及应用中心”,打通数据、样本、药械跨境应用,加速医疗创新产业发展;加强协作在大湾区内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培训。
加强法律合作
李家超表示将继续推动落实优化跨境司法文书送达安排的工作;香港将争取在2025年内落实扩展“港资港法”至大湾区试点城市,以及扩展“港资港仲裁”至大湾区内地九市;并在2025年内推动设立大湾区律师的特定平台组织,在2026年上半年内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信息平台,促进专业交流及培训。
培育人才,扩大青年发展空间
香港将继续推展内地及海外交流和实习计划,优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放宽资格至29岁或以下及持副学位或以上学历,上调向企业发放就业津贴的上限至每月12000港元,并探讨双向安排。
优化“展翅青见计划”,易名“展翅青年就业计划”,放宽年龄上限至29岁,并增设大湾区工作实习机会。
继续推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在2026年或之前有累计不少于100队获资助的青年创业团队在参加计划后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
此外,香港也延长了香港所属大学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试行安排,为期两年。
共同制订湾区标准
目前,广东省已成功构建香港首批工程专业的职称评价机制,会逐步扩展到其他建筑专业。
香港与广东省及澳门合作,就建造技术工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湾区标准,并推展“一试多证”安排,通过湾区标准考试,可同时获发三地的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整个大湾区的建造业培训素质,培养人才。
此外,香港还提出将与广东紧密对接,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建筑标准”。
以大湾区扩容,扩大航空货运优势
李家超提到香港与东莞合作的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是创新合作机制发展的最佳示范,由香港投资和建设,结合香港航空物流优势和内地土地及人力资源优势,降低营运成本及货物处理时间,是优势互补的示范典例。未来,香港将与东莞市政府共同推进永久空港中心发展。
香港也将加大香港国际机场与珠海机场的合作优势,透过加强“经珠港飞”直通客运服务,推进与珠海市共同开展国际货运业务等措施,达致互惠共赢。
增进多要素互联互通,便民利企、共同投资大湾区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内地有关机构正积极探索合作机遇,并因应市场发展,共同投资于大湾区具有潜力以及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2023年在银行、信贷资料及医疗业界试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在简化跨境数据合规流动方面运作顺畅。香港将扩展措施至各行业,促进更多便民利企的跨境服务及大湾区数据流通。
将开展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交流计划”
香港会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和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及杭州开展双向的公务员交流计划。
(综合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网、新华社、央视新闻)
综合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