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宁静的乡村,一位身体清瘦,背有点驼的中年汉子,赶着那辆陈旧的木制驴车,走街串巷地吆喝。他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豆腐师傅老刘,他做的豆腐,白嫩细腻,口感爽滑,无论是凉拌、红烧还是煲汤,都无比美味,是乡亲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老刘的身影总是早早地出现在村口的大树下,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透着健康的光泽。他身着朴素的衣裳,衣角随风轻轻摆动,沾着些许豆腐的清新香气,显得格外接地气。他双手因长年劳作而略显粗糙,但动作却异常灵巧,每一块豆腐都切得很均匀,展现出匠人般的技艺。只要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豆腐,豆腐……”乡亲们便知道是老刘的豆腐车来了。
老刘的豆腐,让温暖从舌尖流淌至心间。他深知乡亲们的辛苦和不易,总是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一些优惠。对村里鳏寡孤独的老人,更是照顾有加,这些老人吃豆腐,分文不收。老刘的眼神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每一位顾客的心思,嘴角总是挂着一抹质朴的微笑,让人感到亲切。每当有人来买豆腐时,老刘总是笑着说:“这豆腐啊,给你们便宜点。”说着便从豆腐盘里多分拣出一块或者两块豆腐,放在她们手中的小盆里。即便是来赊豆腐的,他也如此这般。至于乡亲们赊下的豆腐账,他从不放在心上,也从来不会主动提起。
老刘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只要他的豆腐车踏入村头,总会被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围住。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那诱人的豆腐,老刘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总是充满了疼爱。他会细心挑选出最嫩滑的几块,逐一递到伸长手臂、满怀期待的小脸蛋前。孩子们接过豆腐,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脸上绽放出比花儿还要灿烂的笑容。当然,倘若赶上雨雪天气或者午饭时分,孩子们也会争着抢着让老刘去他们家躲避雨雪,去他们家吃午饭,这简单而温馨的场景,传递着老刘和孩子们之间的爱,以及村里人那份淳朴的情感。
老刘的豆腐,有一个简单独特的吃法——小葱拌豆腐。在豆腐上撒上一些切碎的小葱,再淋上一些酱油和香油,轻轻拌匀。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不仅保留着豆腐的自然清香,同时还伴有葱的奇特辣味儿,让人回味无穷。为此,村里人常教导自己的孩子,做人就要像小葱拌豆腐一样,一清二白,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老刘——我老父亲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像父亲这样纯真善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他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一份温暖和关爱,让乡村充满了人情味和温馨感。这种朴素的品质,也耳闻目睹地渗透到我的血液中。
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他的豆腐坊已经关闭好多年了。这几年来县城里安享晚年,每次我们回到乡村,总会有人提起父亲和他的豆腐。那熟悉的叫卖声、那温暖的笑容、那美味的豆腐……一直伴随我从儿时走到现在,甚至以后的以后。
父亲的豆腐坊,是村里最有温度的一角,它承载着父亲的勤劳与善良,也承载着乡亲们的美好回忆。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