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多久,在学校就可以喝上直饮水啦,拧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饮用,健康又方便。”长沙某学校的学生家长王女士点头称赞。国庆前夕,王女士从学校官网得知,学校“直饮水项目”改造工程由长沙水杯子直饮水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杯子直饮水公司)摘得标的,项目将于今年年底交付。届时,近3000名师生可用管道直饮水代替传统的桶装水、瓶装水,进一步提升学校水管设施效能,推动学校节水量稳步增长。“得益于深圳邮储的金融支持,我们公司才能稳健发展,中标本次项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资源保护利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支持水资源保护利用是邮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近年来,邮储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经济资本计量差异化政策持续完善经济资本管理评价体系。深圳邮储在总行的指导下,积极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加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平行作业支持力度,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8月,深圳邮储绿色信贷规模超190亿元,其中水务信贷规模超5亿元,助力超100家企业开展近300类项目。
汩汩“金融泉”润深企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深圳正着力于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要加快推进水质净化厂建设,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截至8月,深圳已建成45座水质净化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21.3万吨/天。伴随着持续深入探索发展全域绿色水经济,一幅以生态“好水”激活经济发展“活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背后,有赖于在深企业的技术创新,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金九银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银企合作持续发生。
深圳邮储为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环保板块成员单位相继落地9100万元、892万元2笔合计近1亿元的贷款,用于支持水务行业的发展,助力深圳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等问题。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板块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吨/日,在惠州、荆州、宝鸡等地的污水处理项目被誉为业内标杆。
深圳邮储党委委员、副行长曾志锋介绍,此前在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介绍下,深圳邮储获悉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环保板块子公司存在资金需求,第一时间实地走访企业了解子公司情况,及推动邮储银行总分支三级架构联动成立专项服务团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一户一策”专属服务方案,在17天内完成设计、调查、审批、贷款投放等流程,高效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确保企业经营持续向好。此次合作,是深圳邮储积极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的创新举措,也是其与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里程碑。
涓涓“幸福水”育桃李芬芳
为进一步扩大对水务行业的支持,深圳邮储积极将绿色金融“触角”延伸至省外。开篇中标长沙某学校“直饮水项目”的企业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直饮水板块旗舰平台银龙水杯子直饮水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负责开展城市优质直饮水工程的研究开发等业务。
今年9月,远在770公里外的深圳邮储在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引荐下,积极响应银龙水杯子直饮水集团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在总分行7个业务部门合力推动下,依托企业106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和独立知识产权,迅速审批授信首笔异地中小企业“水务贷”1600万元,并给予企业不低于10BP的优惠力度。“深圳邮储服务专业高效,项目才能顺利推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直饮水项目”通过集中供水、统一处理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因分散供水而产生的损耗和污染。
直饮水项目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该笔授信是深圳邮储在9月内为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相继落地的第三笔业务,成为助力企业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绿色样本”,也是金融助力涓涓“幸福水”流进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
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离不开深圳邮储的前瞻布局。深圳邮储将绿色金融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成立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重点实施“碳核算”、绿色运营、绿色公益等十大行动,为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及助力“双碳”目标提供指引;大力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先后推出“光伏贷”“垃圾处理贷”“水务贷”等多种产品,基本形成了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接下来,深圳邮储将持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将水务信贷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水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助力水环境治理实现减污降碳,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