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健身、遛娃、学钢琴、做理疗、上夜课……近期,不少住在福田的居民惊喜发现身边的党群服务中心都变了样,一抬腿就能到这里免费或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各种优质服务。
南园街道锦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培育的“初心咖啡”品牌,在大众点评长期居“华强南咖啡厅口味榜”第一名。“党群服务中心咋做起了生意”,据锦龙社区党委第一副书记魏良浪回忆,“当初开设初心咖啡时,其实挺担心街坊会产生这类误解。”
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党委书记王利东也有同样的疑虑,不久后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流数据让他吃了定心丸。香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后,设置了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健身房、百姓K歌房等特色服务功能区,链接辖区企业开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作人员的电脑监控画面显示:这里的月人流量竟高达64000多人次,而几个月前的月人流量只有如今的1/5。
这“流量上涨”背后,正是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的又一场探索。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不仅需要政府治理,还需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市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
今年初,福田从10个街道选了12个党群服务中心先行先试,尝试引入社会化运营,“社会协同”解决服务资源供给跟不上居民需求变化这一问题。为了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变味,福田区委组织部出台了《福田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服务”“公益+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同步配套一系列的指引。比如,明确运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时,收费标准应低于市场价格。
目前,福田区已有75个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推行“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共引入176个社会化运营项目,包括助老服务、幼儿托育、青年夜校、运动健身、咖啡茶吧等类型。据福田区委组织部统计,今年2月以来,党群服务中心周均人流量增长约一倍,居民群众满意度从90%提升到98%,推动党群服务从“中心”抵达群众“心中”。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福田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治保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原则,构建“五社联动”治理机制、“政企协同”美好社区创建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布局集“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吧”“24小时自习室”“24小时健身房”“24小时食物银行”“24小时M餐”等于一体的“美好生活中心”,注重可感可知可及,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不少群众反映,社区家味更浓了、服务更多了、氛围更暖了。
不久前召开的福田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福田将推进社区服务综合集成改革,构建“全时服务、全龄友好”的社区配套设施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社区样本。
如何达成这一目标?10月7日,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福田将继续推出一批“小而美”的民生改革事项,努力让大家在福田一件件民生小事、一个个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民生的温度。比如,推动多元化童乐空间供给机制改革。针对高密度城区挤占儿童玩乐空间、亲子活动设施缺乏等问题,我们将实施“童乐福田计划”,构建选品、结构、童趣、运维“四要素”制度体系,在社区空地、公园绿地等地布局秋千、滑梯等童乐设施,打造“出门入园、就近游乐”的亲子空间,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健康成长。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