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日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最新统计显示,深圳社康机构数量达933家,遍布各社区,已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平均每2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抵达一家社康机构。
社康已成为深圳人最靠得住的“健康守门人”,小病、常见病基本都能在家门口解决。2023年,深圳社康机构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38.32%。2024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长。
这些人是社康的忠实粉丝
社康诊疗量一年提升了近三分之一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被《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1号重点工程”。“十四五”以来,深圳通过具体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迅速破解社康机构网点不足、规模小、装备弱、药品少、人员不足、用房不稳定等难题。2020年以来,深圳新增社康机构250余家,总数达933家。
为了提升社康“战斗力”,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深圳以系统连续健康服务为导向,发布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规范、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等20多项标准规范,创新基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区属综合医院与其所举办的社康机构上下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模式。开展“市带区、区社一体”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启动建设妇幼健康联合体。
据了解,“两融合、一协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选国家发改委推广借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
全市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联合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办好居民“家门口”的医院和社康机构,承担起健康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康复、护理、急诊急救服务。
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在绑定社康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75%。退休人员、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更低折扣;还有8种慢性疾病在社区首诊可享受药品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打“两折”等优惠。居民在社康看病不仅更方便,还更便宜。
“首诊在社康”已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共识。2023年,深圳社康诊疗量较2022年增长32%以上,全市85.5%的高血压门诊、79%的糖尿病门诊服务由社康机构承担。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系统的管理和监测是关键。深圳市高效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强化慢病综合防控效果。2023年全市社康机构对18岁及以上居民提供诊前免费血压测量服务,筛查达360.27万人次;高血压患者管理数量达75.63万例,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32.26万人,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超过65%。
不仅“看得好病”,还能“管得住病人”,更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十类重点人群是社康机构的忠实粉丝。2023年共签约297.22万人次,签约率达88.1%。
这些社康机构的“老客户”——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更对签约社康机构服务质量打出了超90分(满分100)的高分。
超过667万深圳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提前实现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
近年来,深圳社康医疗人才队伍持续扩充。2020年以来,深圳新增全科医生6000余名,提前实现2030年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的目标,居于全国前列。此外,社康的临床、中医、口腔、公卫、护理、检验、药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也增至约1.7万名。
宝安区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建立深港全科医学培训体系,累计培训金牌医生128名、金牌护士119名,已有52名全科医生和43名护士完成课程核获得结课证书。全市可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含国际化社康)共有34家,打造“港式全科+医院专科”协同的港澳居民医疗服务中心。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组建5208个家庭医生团队,共为超700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深圳通过“家庭病床”送“医”进家。2021年,《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同时,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都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2023年,全市共建立家庭病床21885张,较2022年增加4437张,社康机构全科医生人均建床3.66张,较2022年提高0.66张。家庭病床正逐步成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分级诊疗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让患者“转得下、接得住”。
尽管深圳是座年轻城市,但近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数激增。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圳近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将养老服务与庭病床服务结合的“两床融合”机制。
为深圳人补充16类公卫服务
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这句温暖人心的口号也体现在社康服务上。
8月,深圳为居民提供15万个结直肠癌免费初筛服务名额,在深圳居住满3年、45至74周岁的常住居民,都可以在全市10个区(新区)的770家指定社康参加。
目前,每位深圳人可享受42类公共卫生服务,其中16类是深圳自己的“补充包”,包括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覆盖全民、贯穿全生命周期。
社康机构是近2000万深圳人基本公卫服务的“主力军”,为深圳人织就了一张便利、便宜、高效、数字化、一体化的健康网络,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3年,深圳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9.53%,孕产妇产后访视率达98.0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1.18%;完成子宫颈癌筛查75.3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51.54万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9.86%,提供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二年级小学生六龄牙免费窝沟封闭、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初一女生免费接种2价HPV疫苗健康服务全覆盖。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和15个医防融合小组,构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闭环体系。
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
最新版《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深圳市核心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69/10万、1.12‰、1.47‰、49.84%“健康中国2030”所确定的13项目标中,深圳已提前完成10项,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温静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