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区域的教育盛会在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学校开幕。活动由山西省教科院组织,120位来自山西省拥有正高级、特级教师荣誉的教育精英,带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育理念,走进深圳湾学校,两地教师开启“同课异构”学术交流。
语文学科率先亮相,深圳湾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周童、山西省特级教师王惠芳分别展示了《少年闰土》的不同教学设计。前者以AI技术创新导入,通过鲁迅智能体讲述“四件新鲜事儿”,在技术与经典的碰撞中激发学生兴趣;后者则借助鲁迅诞辰,开启了对这位文学巨匠及其作品的深入探索。随后,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点评中,阳泉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润忠表示,周童老师采用项目式学习,以鲁迅小报为驱动,设计学习任务,安排系列学习活动,提供学习支架,设计评价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地步,正是对新课标的实践;王惠芳老师强调课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迎泽区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李俐表示,两位老师的教学各有侧重,共同体现了大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即通过结构化思维对抗传统教学中的“少慢费差”,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有效提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小学李晔老师表示,周童老师在大单元设计上的大胆尝试与王惠芳老师以读代讲、强调心流体验的细腻教学法,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相信,在课堂上通过引领学生全情投入、增强自信与幸福感,能达至“心流体验”这一学习与教学的巅峰状态,值得教师为此而不懈努力。
数学学科中,深圳湾学校康胡萍老师、山西正高级教师康慧分别以“搭积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康胡萍老师以三轮比赛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胜负欲,学生不仅完成教材学习,还总结了三个视图与立体图形长宽高的关联,展示了数学的高阶思维,实现知识跃迁。康慧老师则由四年级知识引申到六年级,并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完成了思维上的打地基、加高度、补条件,搭出了思维的框架。随后专家对两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
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深圳湾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鲍巧普、大同市平城区文兴小学校特级教师王莉则分别带来牛津英语六上《unit 5 read a story:Joy and Elsa》。鲍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地将课堂学习升华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思考,深化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王老师则精心设计了多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深入理解及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了“保护动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点评中,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郑兰芳提出,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各有千秋,鲍巧普老师展现了一堂富有深度与挑战性的课程,凭借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成功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均有出色表现,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作业设计科学分层,充分体现了深圳教育的前瞻性和务实精神。而王莉老师则以独特的魅力和亲和力,运用奖励机制激活课堂氛围,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策略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她精心设计的板书和教学环节有效降低了学习门槛,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两节公开课都是教育实践中的精彩案例,既展现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
此次活动中,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校长杨志坚表示,深圳这座城市以及深圳校园,都让人感受到超前的教育理念、坚定的行动。无论是年轻教师的课堂还是特级教师的课堂,都展现出丰厚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适宜的目标定位、真实的任务情境,达成了有效的学习活动、扎实的学习过程、思维的自然生长、目标的畅快抵达,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科素养的悄然落地、课堂与生活的无痕迁移。
深圳湾学校校长郑向东表示,活动成功搭建了一个教学研相融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积累和思想碰撞。两地教师的多元化教学设计和思路有助于拓宽教学视野,激励老师们发掘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另外,两地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凸显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成效,更有助于形成创新文化,鼓励教师们勇于打破常规,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不竭动力。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