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成立!深圳理工大学吹响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号角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张赢 孟倩羽 文/图
2024-09-29 17: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共同见证这所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启航。

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成立大会在光明主校区举行。会议由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主持。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宣读文件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宣读了教育部批复文件。文件指出,深圳理工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希望学校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积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回顾了大学六年筹建历程。他表示:“深圳理工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紧紧围绕‘国家所需、地方所要、自身所能’,建立与深圳共生共荣共成长、蝶变焕新互促互进的校地关系,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科教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以学科交叉探索颠覆性创新,以新兴学科带动未来产业,努力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展现出特区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成立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圳大学愿与深圳理工大学携手同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为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腾锦光

“深圳理工大学的成立,恰逢国家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香港理工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已经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我相信,在大湾区这片崇尚创新、充满奇迹的土地上,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

2023年12月,深圳理工就已经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表示:“深圳理工大学的建设是深圳这座梦想之都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又一生动诠释,相信深圳理工必将䠀出一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未来,双方将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平台也会向深圳理工的同学们开放,期待双方一同诠释‘共享互利、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绘就科教合作新蓝图。”

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总经理邓伟栋

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总经理邓伟栋表示,深圳理工大学具有天然的科教产教基础和优势,招商局集团以及招商创科与深圳理工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待与深圳理工进一步在绿色降碳、生物制造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培育新动能。

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还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祝福与关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内外高校,招商局集团等企业,光明区委区政府,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纷纷发来贺信。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表示,全体深圳理工人将坚决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秉承特区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勇毅前行。未来,深圳理工大学将充分利用深圳特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异、创新精神充盈的显著优势,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办学之路。

记者了解到,作为教育部按照新标准首批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聚焦“新工科”“新医科”,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同时,已组建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及未来农业研究院,并已逐步启动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的筹备工作。未来,这一批研究院将为深圳理工持续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学科、提高科研实力和产业辐射能力,为国家培养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驱力。

另外,今秋首届本科生也已开启课程学习,他们在大一期间接受通识教育,将通过学习科学基础、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品德等一系列基础必修课和《计算机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导论》两大专业必修课,为将来开展跨学科研究打好基础。值得关注的是,为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链接,深圳理工自今年年初起多次赴境外交流,组织了7场深圳理工全球人才见面交流会,在寻求多领域合作的同时,更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外青年人才关注。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张赢 孟倩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